清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清明古人诗词中的思念与美好
TUhjnbcbe - 2025/5/8 17:37:00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扫墓祭祖思念亲人是清明节不变化的主题。又因此节气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也有许多人外出郊游踏青,享受春天的回归。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清明相关的诗词,他们或是怀念亲人,或是享受生活,亦有人在此追思与新生之间领悟着人生哲理。

思念

清明不变的主题便是我们对祖先的敬仰与尊重,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逝者已矣,可他们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只要我们记得他们,他们就不算是真正的离去。

《送谢师直南阳上坟》

北宋:梅尧臣

跃马清明前,行将拜孤垅。

松吹送悲声,缘缨泪如涌。

三岁宰南方,奠斝阻亲捧。

山下独徘徊,雨来云蓊蓊。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唐:胡皓

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

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

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

春游踏青

清明便像它的名字一般,是转暖的时节,天朗气清风和日畅,百花盛开绿草如茵。沉寂了一整个冬日的阴霾与黯淡都逐渐变得明亮透彻,于是人也有精神了,携友带伴三三两两,赏花饮酒不亦乐乎。

《破阵子·春景》

北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苏堤清明即事》

南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一》

宋:陈与义

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清明日狸渡道中》

北宋: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清明》

唐:杜甫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哲思

对于中国文人来说,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可谓是最重要的主题。许多诗人词人能够名垂千古也是因为他们思考着这千百年来不变的问题并提出了他们自己独有的见解,悲观与乐观,消极与豁达。

《临安春雨初霁》

南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望江南·超然台作》

北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踏鹊枝·清明》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清明日对酒》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古人诗词中的思念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