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每次的清明不是细雨纷飞就是雪花飘洒。
有人说那是离去之人留下的眼泪,也许是离人对这个世界的不舍吧。
而活着的人,又滴落多少相思之泪,润泽在这一时节里。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评:提起清明节,几乎所有的人,第一时间就能想到杜牧的这首诗。
春雨如丝,细雨纷纷,淡淡的、蒙蒙的、如雾、如烟的春雨飘洒在半空,与清明节行路之人,或暗愁深恨、或相爱相思、或惆怅失意的心境融合,
怎一个断魂来表达……
《寒食野望吟》
唐代: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寒食节是每年清明节的前几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唐代寒食节和清明扫墓之风十分盛行。
白居易的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人们祭奠亡人、上坟扫墓时的凄凉情景。
千载余年后,这首诗同样也适宜现代人在清明时节,祭祖扫墓时的情与境。
《清明即事》
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赏析:一年一度的清明来临,京城过清明节十分隆重,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
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阵驳杂的行车声,这些车辆里的人是到东城折柳踏青。白色杏花、粉色桃花轻盈地飘落,绿绒绒的小草却齐刷刷地露出了头,
莺莺燕燕在翱翔,成双结对的蝴蝶在嬉戏,
而诗人却独自痴痴地坐在空旷的厅堂里,也许是在追忆,也许是在思念,他端起茶杯,默默地一饮而尽,但愿这茶代替酒,能让人喝醉。
《清明》
北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点评:由春季百花盛开想到在野地荒原里的逝者,慨叹人生无常。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
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者愚人,最后都会是一抔黄土。作者在思索着人生的价值。
此诗的深刻不仅只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虽然都是篷蒿一丘,生命的过程不同,人生的意义大不相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评:苏轼的这首可称得上是千古第一悼亡词,此词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曾有人形容——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此词虽然不是在清明节所作,但却是最契合清明时节多数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