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年的清明节是在阳历的4月5日,农历的闰二月十五。按照时间上来计算,也就是在星期三,今年只有一天假期,你安排好上坟的时间了吗?
关于闰二月中的清明节能不能上坟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再多做赘述了。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至于在不在闰月里,这并不是重点。清明节又叫祭祖节,每年到了这个时间,就要上坟祭祖,这是习俗,更是一种精神传承。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所以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生生不息。
既然是源自先祖的信仰,那么在清明节这种盛大的祭祀节日里,也是有讲究的。
民间关于清明节的俗语有很多,其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坟前不供四果,祭后不去三地”。
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其实也很简单,老祖宗说的是:在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一定要记住,坟前不能摆放四种水果,寓意是很不好的。同时,祭祀结束后,不能去三个地方,这是很不吉利的。
到底是哪四种水果不能放在坟前,又是哪三个地方不能去?带着这些疑问,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做更加深入的探究吧,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走进他们的真实世界里去体会农耕文明里的信仰。
首先我们来看“不供四果”,第一种不能在清明节祭祖用的水果是:梨子。古有“孔融让梨”的道德教育故事,说明梨子是人们很喜爱的一种水果,之所以不能在清明节出现,那是因为“梨”谐音“离”,被古人赋予了“分离”的寓意。
很明显,清明节和春节这样的节日,主打的是“团圆”,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在一起有说有笑,上坟的时候也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分离”和节日主题不符,所以只能黯然离场了。
第二种不能在清明节祭祖用的水果是:草莓。在清明时节,草莓算是应季水果了,按理说应该是很好的祭祖水果,因为新鲜又可口。
但草莓是红色的,和祭祖的氛围不符合。其次,草莓被赋予了“找霉”的寓意,祭祖是希望得到庇佑,又有谁会主动去找“霉运”呢?因此,草莓也只能和祭祖水果无缘了。
第三种不能在清明节祭祖用的水果是:石榴。石榴这种水果本来寓意挺好的,多子多福。但果肉是红色的,应当用在喜庆的节日中,而上坟祭祖显然是不适合的,庄严肃穆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第四种不能在清明节祭祖用的水果是:桃子。桃子的用处自然不用多说,寓意的是长寿。而且大大的桃子,也是红彤彤的,显然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氛围相悖了,因此桃子也和祭祖无缘了,在喜庆的节日里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水果。
接下里我们来看看“不去三地”,这主要是说的是,在上坟祭祖结束之后,人们要开始踏青了,老祖宗给出了警告,不要到以下三个地方去。
祭祀后第一个不能去的地方是:亲朋好友的家里。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清明节是上坟祭祀的节日,这一天也是传统的“鬼节”,按照老祖宗的意思,这一天阴气很浓重,祭祀结束之后,人身上也会沾上阴气,这样直接到别人家里去的话,就是把不好的运气带给别人了,这是很不吉利的。
而且还有一点要记住,上坟的时候,手里提着香蜡纸钱,也是不能进别人家门的。因为这些都是给先祖用的,是给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使用的东西,是不能进活人家的。
祭祀后第二个不能去的地方是:偏僻之地。虽然清明节是可以去踏青的,但也要记住,不要去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些地方鲜有人迹,一旦发生意外的话,呼叫救援也很困难,千万不要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况且,清明节还是“鬼节”,在农村是有很多讲究的,真的到了极为偏僻之地,往往会被认为是遇到了很不好的东西,这一年的运气都不会好。
祭祀后第三个不能去的地方是:水边。这里指的是一些比较深的野水塘,在农村有很多水塘,这些地方有的是人为修建的,有的则是一些自然形成的,至于里面到底有多深,有一些什么未知的东西,谁也说不清。一旦掉下水去,也就凶多吉少了。
另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都比较湿滑,到这些野水塘去踏青,危险系数是很高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下去,即便是会游泳,也会被忽冷忽热的体温变化而招来风寒疾病,终究是很不好的。
结语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除了要做好上坟祭祖的准备之外,还要对俗语“坟前不供四果,祭后不去三地”提到的注意事项上心,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和习俗,能遵守的尽量遵守,这毕竟是传统文化习俗,也是一种精神在传承。
文明祭祀要记心中,倡导鲜花为主,如果要烧纸的话,一定要等到火苗全部熄灭之后再离开,以免造成山林火灾。最重要的是心诚,带着感恩之情去祭祀,方能更好的表达孝道。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