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的雨水节气是2月19日,那些关于雨水的古诗词惊艳了时光,让我们一同来欣赏。
《野步》
(唐)齐己
城里无闲处,却寻城外行。
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
傍涧蕨薇老,隔村冈陇横。
何穷此心兴,时复鹧鸪声。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齐己游走于都市和乡野之间的心境和情感。在都市中没有闲暇之地,却还是选择去城外散步。他在田园间经历了雨水,想起了乡国田园的桑耕。
他靠近溪边,看到了蕨和薇草已经老去,隔着村庄和山陇来往。这样的景色和经历让他的心灵激动不已。当他徜徉在大自然之中,他时常能听到鹧鸪的鸣叫声。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乡村生活和内心追求的向往,并在都市生活中的孤独和迷失中找到了一丝安慰和寄托。
《递中得先之兄书取邕钦宜柳归约十二月到此年》
(宋)李师中
我在漓江上,君行瘴海浔。
因劳南去梦,暂望北归心。
别后年华改,新来雨露深。
凭栏望书信,一字抵千金。
诗意和赏析:作者在漓江边,而朋友却要去瘴海浔地方。因为长期劳累,作者产生梦想南去的念头,但暂时还是想着北归的心愿。别后时光流转,但天降甘露,使新的生命得以滋长。作者靠着栏杆远望,思念着朋友的来信,每一封字都价值连城。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意和赏析: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意和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意和赏析:《夜雨寄北》,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诗意和赏析:《春雨》抒写了诗人与情人相见时的欢乐,离别后的怀思和失恋中强烈的痛苦。此诗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札寄情。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
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成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雨水#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