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年),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风俗画家。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在翰林图画院任职,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等。所绘《清明上河图》卷,以严谨精细的笔法,描绘北宋时期都城汴京汴河沿岸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卷此画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有人物五百余,牲畜五十余,船只、车桥各二十余,房屋楼宇三十多栋,可谓是内容丰富,纷繁芜杂。构图疏密有致,情节性强,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此画是研究北宋都城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卷全卷可分为三段,首段为汴京市郊农村风光;中段以“虹桥”为中心,描绘汴河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以及两岸车船运输交通的繁忙景象,画中屋宇、船舶、树木、人流错落有致、有条不紊,是全卷的中心;后段则是城门内外纵横交错的街道,繁华的商店,熙攘的车马轿乘,这错综复杂的景象处理得恰如其分。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老练成熟,线条遒劲精确,兼工带写,设色典雅清淡。人物生动传神,牲畜形态,房舍、城郭、桥梁、舟车、树木、河流等刻画精致到位。作者以高超的写实技巧,集中概括、生动有趣地再现了北宋都市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等发达的城市景象,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作品,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历史文献史料价值。
此画绢本设色,24.8cmx.7cm,经历历史变迁、朝代更替、重重磨难,目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