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们为什么要过节贪吃的骆驼
TUhjnbcbe - 2025/4/2 23:21: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名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330/t2vcows.html

清明节将至,骆驼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骆驼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年中国人,对于过节一直都是很热衷的,小时候期盼过节,因为过节家里会改善生活,能吃到平日里很难吃到的食物。长大了以后,我也盼望过节,因为过节可以放假,可以和平时难得一见的亲朋好友一起聚聚。如果不是遇到一个特别的同事,我可能只会按部就班的过节,而不去思考过节背后的意义。

我的新同事是一个在读的博士生,他就读的学校在英国,因为众所周知的“不可抗因素”,他去年滞留在了国内。后来因为机缘巧合,他来骆驼工作的地方进行“上班”。因为他属于客坐性质,所以平日里没有固定的工作任务,所以他“上班”的主要工作是看电影、小视频,以及打游戏。

虽然他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但是他却非常敬业,周末休假他能不休就不休,就是法定节假日,他也是能加班就加班,比我们这些正式编制的打工人还要“勤勉”。因为他去年春节的大年初一就来“上班”,以及今年清明节又要“加班”,所以骆驼这个传统的中年人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他虽然曾出国留学,但他毕竟还是一个中国人,他为什么对于节假日会“无感”呢?这个问题在我的深入思考下,就变成了题目中的那个问题。

骆驼作为一个二手历史爱好者,发现这个问题后,就想要沿着历史的脉络,去梳理我们最早的节日,希望从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骆驼查询了很多资料后发现,我们现在对于最早的节日,依然没法给出肯定的答案,而马上就是清明节,于是骆驼就打算沿着清明节的脉络去找打题目中那个问题的答案。

骆驼在昨天的文章中,其实借着穿越这个话题已经梳理了一遍清明节的来历,但是那篇文章,可能很多人未必愿意去翻,所以骆驼再简单回顾一下。

在唐代以前,清明节其实是不存在的,而未来成为清明节重要组成部分的寒食节和上巳节却是历史悠久。这两个节日一个有关火,一个有关水。据专家考证,寒食节应该最早起源于我国先民的“禁火”。而“禁火”的原因并非是晋文公纪念介子推,而是因为我国的先民对于自然的崇敬。

我国的先民认为万物有灵,所以到了每年的特殊时间,总会把“旧火”熄灭,而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重新制造“新火”,而在这两者之间的时间段就是只能吃冷餐的寒食节。而上巳节则是我国先民为了唤醒大地而进行的“招魂节”。如果单从这两个古老的节日来看,我们得出的结论,似乎是我们因为敬畏自然而需要“过节”。

但从唐朝以后,清明节开始慢慢取代寒食节和上巳节,这个节日的核心也从“敬畏自然”,变成了“缅怀先人”,而到了今天,除了一部分人还会去认真祭奠之外,我相信还有一些人会和骆驼一样,只把清明节当作一个可以放假的节日。那么此时的“过节”又意味着什么呢?

骆驼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曾查找很多和过节有关的一些资料,并在其中发现,和过节(并不单指清明节)有关的资料中,最让骆驼印象深刻的词句有“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家团圆”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这些词句中,我突然发现了我们必须要“过节”的真正原因不是节日本身,也不是别人,而是自我需求。

那么我们需求的又是什么呢?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是一次久违的团聚,也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是一次期盼已久的放松,还会有人说,这是一次促进消费的机会……但骆驼的答案是,这是一次每个人都需要的“被认同”。

为什么骆驼的答案是这个呢?因为骆驼发现,每一个期盼“过节”的理由,似乎都离不开你的“参与”。也就是说,无论你在外面如何不受待见,也无论你在外面如何受待见,但你最终都想获得亲人的“认同”。你就是富有四海,权倾天下,但是你最希望能认可你的人,其实不是外面的人,而是身边的人,而你无论是一无是处,还是庸庸碌碌,但是你的家里永远都有你的位置……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你那个同事不是“不喜欢过节,喜欢加班吗”。骆驼曾经了解过自己的这位奇怪同事,发现他虽然是一个出国留学的博士,但是因为他现在既没有女朋友,也没有“正经”工作,所以他天天其实天天回家都会面对父母的唠叨,而“上班”可以让他变得清静,也就是说他如果回家“过节”,那么他面临的其实不是“认同”而是“不认同”。

所以骆驼推测,他一旦有了自己的女朋友,或是有了自己的真正工作,或者是“加班”不再能给他“遮风挡雨”,他一定还会回家“过节”,因为那里才有他能获得的“认同”。而有关“我们为什么要过节?”的答案,其实就是一句话——我们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同。

这是骆驼的第篇文章。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为什么要过节贪吃的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