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风格奇崛的黄庭坚他是苏门四学士,他也是江
TUhjnbcbe - 2025/3/28 19:23:00
在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50325/q4vc7ho.html
在大文豪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的有四个人,黄庭坚便是其中之一,与秦观、晁补之、张耒被称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其实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黄庭坚的词受苏轼的影响较大,词风流宕豪迈,和苏轼的比较接近,他的诗却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江西诗派由此正式进入我国诗坛,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它是以黄庭坚诗创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苏轼作诗以气运笔、放笔纵意、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变化莫测、结构复杂,无迹可求,所以苏诗成就虽高,师之者极少,未能形成流派。黄庭坚一生,历尽沧桑,几经政海波澜,从未显位执掌大权,他不苟附进,淡泊名利,批评时政,屡遭厄境。在冤屈贬谪生涯中度生,其高风亮节为众敬仰,丰绩万年。精选黄庭坚诗词十首,欣赏来自江西诗派的法度严谨,说理细密。1、《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推崇杜甫,以杜甫为学习榜样,七律尤其如此。但比较而言,他的学习偏重形式技巧方面。这首诗最有名便是第二联,“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2、《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3、《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4、《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首诗是黄庭坚七岁时创作的,诗人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被称为千里之才。这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警世诗。诗中悠闲自得,吹笛牛背,早出晚归,不愁食衣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自然既飘逸而又理想,可惜在黑暗的制度下,只不过是文人学士们的“空想”之一。5、《鄂州南楼书事》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读者各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6、《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这首词词人移花接木,诗人谙熟前人的诗句风韵,考虑到句式长短、对偶声韵,使这首词词情达意、情思连续,使之如出己口,置身于宽阔寂寥的环境,突出隐逸的主题,同时表达了词人对于荣利的摒弃以及对先哲的崇敬之情。上片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下片写江山形胜,四时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着无数的隐人逸士。 整首词虽连缀前人诗句而成,但是主题集中,联系紧密。上下相承有序、言近而旨远,凭着自己的诗才学力,通过精心的构思安排,却创造出比原句更高的美学价值。7、《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其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第一首诗写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首句写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此诗意兴洒脱,诗人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映照出诗人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全诗用语精当,感情表述真切。第二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即使是在恶劣的政治形势中困苦的挣扎,诗人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足见其胸次之高。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设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非常惬意。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壮丽景观。诗人忧患余生,却能以如此开阔之胸襟,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句,千载之下,令人钦佩不已。8、《次元明韵寄子由》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半世交往,亲密的情谊像流水般地过去,有几人能建立功名,绘像在凌烟?又是春风,又是春雨,又是番春花过眼;我怅望着江南,怅望着江北,只见到波浪拍天。我想解下铜印辞去官职前去寻求人生的真谛,知道你这位金石之友一定不会嫌弃,彼此忘掉年龄辈分的界限。我们都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兄长,但欲归不得,日月相催,都已是白发苍颜。黄庭坚喜欢步韵以显露才气,同一韵,他往往赓和四五次之多,这首《次元明韵寄子由》是他叠韵诗中的佳篇,全诗四句,都用同一韵,虽是和作,但丝毫不见局促,为人称道。9、《南乡子·诸将说封侯》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词人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在这首词中有所流露。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10、《池口风雨留三日》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此诗是作者触景物即兴而作,写景淡雅风致,用语清新奇峭,用典翻出新意,在平常事物中予以名理,将古诗气脉运用于律诗,一洗刻镂饾饤,留下了自然古雅的本色。诗的首联从扣题入手,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颔联触物起兴,诗人放眼四顾,无意中有一些景物触动了他的情怀,于闲适宁静中见出内心的波澜。诗的后半在记叙中抒情。颔联以物为比兴,颈联则是以人起兴。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极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最后得出世事瞬息万变,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趣的感慨。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格奇崛的黄庭坚他是苏门四学士,他也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