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收听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年你去祭祖了吗?记得给逝去的亲人上炷香
清明快要临近,现在祭祀,总感觉少了点意思。大老远跑一趟,路上2小时,到了10分钟就完事。现在提倡文明祭祖,不让放鞭炮、烧香烛纸钱。以前有重大活动人们都会燃放烟花爆竹,但鞭炮一是污染空气,二是明火怕引起火灾。所以都是建议用鲜花替代鞭炮纸钱。
清明扫墓是传统习俗,大家都会在这段时间去扫墓,中国人讲究宜早不宜晚。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扫墓时,人们携带供品、财帛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财帛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一套流程下来:修正墓地—上香—上供—敬酒—拜祭—放炮-彻供。
在传统中国人的心中,清明节具有多重重要性。
首先,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几千年来一直被保留下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活动,它代表了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清明节就是这一传统祭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其次,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弘扬中华文明,继承厚重文化”,清明节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被广泛传承和弘扬。通过清明节的重要活动,人们在孝敬祖先的基础上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表达着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与敬仰。
最后,清明节也承载着感情寄托。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亲人们常常会一起祭祀先人们。人们在悼念逝去亲人的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对其的感恩之情。在这个过程中,亲情、友情、爱情会得到更深层次的体现和联系。
总之,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代表了孝道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