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震撼这幅画作在网上火了,堪称扬州版清
TUhjnbcbe - 2025/2/17 18:56:00
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https://m.39.net/disease/a_5762961.html

“这是扬州版的‘清明上河图’,出自扬州画家袁坚之手。”8月8日,江都文史爱好者徐乐飞告诉记者,他看到网上热传的不少乡街胜景局部画,被一些网友误传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其实描绘的是清末民初江都古镇大桥镇的胜景。

古代乡街胜景画作在网上热传

原来是扬州古镇街景

“热传的这些都是江都大桥镇的街景画,清末民初时期的胜景图。”徐乐飞说,网传的画作其实是《白沙胜景图》的一部分,被网友误认成了《清明上河图》。这部画作出自今年69岁的扬州画家袁坚之手。

徐乐飞称,袁坚从小读书用功,喜欢绘画,其画作《白沙胜景图》,长5米宽0.4米,算得上是一幅巨作。

“他的取景和布局,都是依照大桥镇当年老街的景象为素材。”徐乐飞说,印象中这部作品是5年前完成的,在镇上等多个地方被展示过,也可能是那时被拍下,网传至今。

结婚迎亲、捉迷藏、进香还原、街头卖艺……一幅幅古色古香的乡街胜景。徐乐飞说,没细看过《清明上河图》的人,看到这一幕幕生活气息扑面的场景,会误以为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

“《白沙胜景图》可以说将大桥镇的全景全貌都呈现了,看到它就能寻到当年古建筑、老字号的位置。”徐乐飞说,市井繁荣、人文厚重、古迹众多的大桥镇,没想到竟浓缩到了一幅画中。

一座古桥勾起了创作念头

20多年前就开始积累素材

《白沙胜景图》的局部,街巷格局错综复杂、市井人物众多,生活气息浓厚。8日,记者联系上这幅画的作者袁坚,他称,创作这部作品,是因为大桥镇的一座古桥勾起了他的念头,于是就想把家乡古街古巷浓缩到一幅画中全景呈现,再现古时家乡的繁荣胜景。

袁坚

“小时候对它印象很深,古桥亭上每天人流穿梭不息。”袁坚称,小时候听老人说,那座石拱桥叫永济桥,至少有多年的历史了。遗憾的是,年,在疏宽河道的施工中,桥被拆掉了。年时,袁坚无意中看到了永济桥的一张老照片,小时古街的各种景象就经常萦绕在脑海中。

永济桥

袁坚称,因为喜欢绘画,年,他被安排到江都特种工艺厂,师从工艺美术大师陆应勤,也是一位大桥人。后又调入江苏省工艺美术进出口公司,从事漆器工艺品的质量管理,年退休后,就在扬州市区居住。

“一有时间,我就去老街找老人聊天。”袁坚说,早在年时,他就想将整个老街的生活胜景画下来。对于老街当年的布局和一些建筑的方位等,他经过多方求证,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后又开始构思清末民初时古街的各种生活场景。

建筑多座、人物个

堪称扬州版“清明上河图”

“年开始画,画了两年多,也是十多年积累素材的呈现。”袁坚说,一些老建筑在他小时候还在,随着城镇变迁,消逝了一些,为了还原这些老建筑老街巷的真貌,他寻访老人、街头写生,积累了好几本素材,大桥镇历史上曾叫“白沙”,最终完成了长卷式绢画,并取名为《白沙胜景图》。

袁坚说,这幅长5米宽0.4米的《白沙胜景图》,其中各类建筑就有多座,市井人物众多。很多市井生活的街头景象和古民俗,多是依据一直居住在老街的老人回忆和讲述,袁坚然后用灰白、花青、赭红、蓝绿等几种颜色,在5米长卷里精雕细琢,人物最大的也就两厘米,小的甚至是用放大镜画的,尽量做到了不重复。

当年的钜泰银楼等70多家老字号店铺在上面都能找到,原来的九座庙宇也在上面呈现,留存至今的黄冈别墅等古建筑,都一一在画作上展现,各种市井人物、民俗活动和民居生活的场面,也都是根据当年习俗等进行了真实“复原”,在画作上呈现出店铺经营、水上运输、作坊加工等各种场景。

北宋《清明上河图》上到底呈现了多少人物一直说法不一,有多人和多人的版本,可能一窥全貌的人不多才留下争议。袁坚说,他的《白沙胜景图》中的市井人物达到了人。

船工、挑伕、工匠、摊贩、牧童、农人……这些在《清明上河图》中才能看到的古时的市井百态,在袁坚的笔下也呈现了出来,可以说是一部清末民初时期扬州版的“清明上河图”。

(来源:扬州发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震撼这幅画作在网上火了,堪称扬州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