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许多人所熟知的一幅宋代名画,高不满一尺,长两丈有余,作者以全景式的构图,全面、细致、真实地描绘了北宋时期的都市生活,其场面之大,器物之多,人数之繁,为古代绘画作品所罕见。
这幅画的作者,系北宋末年翰林画院待诏张择端。关于他的生平,现在所知甚少。
据郑振铎先生考释,他大约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年),字正道,密州诸城(今属山东省)人氏。从小在家学画,稍长游学东京(今开封),悉心访求名师,技艺突飞猛进,渐渐有了些名气,后来被宋徽宗看中,召为翰林画院待诏。这人脾气很怪,不绘易于讨好的花鸟、山水,却专攻费时费力的界画,练就了一手勾描线条的绝活。
《清明上河图》大约完成于宋徽宗宣和(公元~年)年间,这时张择端正是40岁左右的壮年,艺术也进人了成熟时期,他深人观察了汴京一带的市肆、街道、屋宇、桥梁、盘车以及各行各业的人物,精心创作了这幅巨画。该图布局疏密有致,用笔精细传神,设色清爽典雅,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北宋末年汴京的建筑、交通、服饰、市景和民俗等,是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风俗画卷。
《清明上河图》大致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荒郊野外算起,到汴河上的五个纤夫为止,引导人们进入汴河和热闹繁华的京师之地;
第二段表现那座巨大的虹桥,显示了它的丰富的生活内容,是本图着力描绘的一个高潮;
第三段是城厢外面的十字街口,重在反映汴京盛时之伟观的和平景象;
第四段是城阙后的街道容貌,把汴京的繁华推向极致。
这幅画粗略看来,主要描绘了三种自然景物,即虹桥、汴河大桅船。若要用心去看,作者的笔墨主要在于描绘人物,士农工商、卜医僧道、胥吏健卒,篙师缆夫,妇女儿童等等,几乎包罗了三百六十行业,人物数不胜数。
那么,《清明上河图》到底画了多少人呢?
据斋藤谦《拙堂文话》卷八统计,画上共有人物个,还有只动物。别看图中人物身高尚不盈寸,而动作表情却曲尽意态,描绘之精,展现之细,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说法二:有一位老先生得到这幅画的复制品后,统计出了画上的人物数量,清明上河图中一共有人。他的统计方法就是在画面每一个人上放一粒米。摆好以后,再数一数共有多少粒米,他反复数了好几遍,他最终的答案是人。
说法三:清明上河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有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多棵。
说法四: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人,动物头(只)。
画中人物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不好统计,画中还有很多人物并不是全身,“半身”的也大有人在,有的甚至就一双脚,此外有一些轿夫抬着轿子,那轿子里的人算不算清明上河图中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