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到处是一派盎然的春色。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内涵。清明节,既是重大春祭节日,缅怀故人,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沿袭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同时,清明节后,万物复苏,风和雨润,也是农耕春种的重要气候节点。
那么,作为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民节之一的清明节,是如何由来的呢?下面,让小编带你一分钟了解清明节的“前世今生”。
据传,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
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两大主题
相传介子推追随晋国流亡公子重耳,不惜剔股为其充饥
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即晋文公
介子推鄙弃功名利禄,隐居绵山
晋文公亲自带人去请,为逼出介子推纵火烧山
介子推宁死不肯出山,留下一封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伤心欲绝,为了纪念介子推,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了清明节
从此,清明被作为寄托哀思,慎终追远的节日,并被沿袭至今
年5月20日,该民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熙风送暖,草木回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到了,小编在这里呼吁:“清明节期间,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节俭祭扫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