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城市各民族,述特色
TUhjnbcbe - 2025/1/5 23:31:00

藏族:截族又称“博巴”、“康巴”、“安多哇”,藏族人大多分布在西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方言差别比较大,分为藏、康、安多三大方言,藏文为公元七世初创制的拼音文字。藏族人名字多取自佛教经典,有名无姓,故相同名字的人极多。

大多数藏族人信奉佛教(通称喇嘛教),藏族人不吃鱼、虾、鸡蛋、驴肉、马肉和狗肉。吃饭时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藏族使用藏历,藏历是古老的传统历法,九世纪初就有文字记载。藏族人的宗教民族节日均以藏历计算。藏历新年是最盛大的节日,节日中载歌载舞,喝青裸甜洒,互相敬献哈达,家家用酥油和面粉作各种美味桂点。

藏历正月十五是藏族人一年中最热闹的夜晚,花灯之下,人们唱歌、跳舞、射箭、摔跤、跑马等,通宵达旦。云南地区的农历端午节是该地区藏族的青年男女相互恋爱的良辰,这一天,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到郊外春游,互唱情歌,互丢手纲,互抢帽子,抢栩子时,如果男方抢到女方的怕子,就到女方家中用茶,唱“赞歌”,向女方表示爱情。藏族人民是一个勤劳、悍勇、能歌善舞的民族。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大部分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大多集中在乌鲁木齐、秋田、喀什、阿尔苏、库尔勒等地区,湖南省桃源、常德两地也有二千三百多维吾尔族人。维吾尔族人具有古老的文化,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古时使用突厥文,十五世纪后又采用阿拉伯字母,从十六世纪开始,维吾尔族人信奉伊斯兰教。

一九五五年十月一日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是“联合、团结”的意思,我国古代文献中称维吾尔族为“回纥”、“衰纥”、“畏兀儿”等。维吾尔族人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喜爱花草,不畏寒冷,吃饭时用手抓食,忌食猪、狗、骆驼、驴肉。民族节目有库尔班节、肉孜节、都瓦节。节日里男女老少均跳“赛乃姆”舞。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大多分布在新疆北部,少数在青海、甘肃。古代时称“乌孙”,西汉时张骞曾出使过乌孙。十五世纪中期,由于乌孜别克汉国压迫和剥削,乌孙牧民遂东迁,得“哈萨克”,意思是“逃难者”。这些东迁的乌孙族人,渐渐与当地人同化,形成今日的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原来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墓础的文宇,一九五九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毋为基础的新文字,其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奇卜察克语组。哈萨克人热情好客,诚恳直爽,能歌善舞,服装具有游牧部落的特色,人人都穿长筒皮靴。民族街口有拿吾肉孜节、库尔班节、肉孜节。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过去曾信奉萨满教,至今有些牧民还保持着信仰萨满教)。

傣族:傣族是我国古代“百越”人的一部分。公元一世纪,傣族被称为“掸”或“伙”,傣族人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儿童上学,同时学习汉语和傣族语,傣族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方言有两种: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在服装上,傣族妇女穿传统式筒裙,男子头上缠包头,穿对襟或小大襟小袖短衣、长裤。住房是传统式竹楼。宗教信仰大多为小乘佛教,农村中有很多寺院。傣族人的节日多与宗教有关,节日以傣历计算,傣历的元年是公元六三九年。

傣族人的年节—泼水节,时间是农历清明节后的第七天,每逢泼水节,傣族人民要举行放鞭炮、泼水、赛龙船等活动。这天下午,青年男女互相定情、求爱,采月“丢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情。傣族人的另一个节日是“三月街”,时间在农历兰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地点是在云南省大理,这个节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节日里,人们欢天喜地,载歌载舞,赛马等。电影“五朵金花”中就有傣族人民三月街的欢乐场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城市各民族,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