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今天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
TUhjnbcbe - 2024/12/31 19:34:00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由来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介子推,保护晋国重耳出逃,在饥寒交迫之际,为了不让重耳饿死,把自己的大腿肉割下来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当上了晋国的大王,要给介子推封官,介子推不肯做官,隐居到大山里。

有人为了把介子推逼出来,建议放火烧山,结果火烧了好多天,介子推依然没有出来。等火熄灭后,介子推的尸体被人们找到。安葬时发现介子推身后有个柳树树洞,洞里有片衣襟,上面写了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痛心疾首,为了纪念介子推,在山上建立了祠堂,放火烧山的这一天也只吃寒食,并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上山祭拜介子推,发现那棵柳树已经重新漫开枝叶,晋文公将柳树取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

清明节的风俗清明节除了要扫墓寒食禁火,还有一些活动,是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以锻炼身体。

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插柳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关于插柳,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一说是可以驱鬼辟邪,一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植树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此外,还有拔河、荡秋千、蹴鞠等活动。

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风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你们那里有什么不一样的风俗,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