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一首清明诗作。和清明节踏青出游,热闹非凡的往常相比。今年的清明节格外的与众不同。无酒可饮,无花可赏,清冷孤独,落寞惆怅。只得窗前点灯,潜心读书,以求慰藉。
《清明感事》:日转秋千影渐斜,忍闻弦管在邻家。儿童不惯贫滋味,刚拾榆钱索买花。这同样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一首清明叙事之作。日暮时分,夕阳西下,院中秋千的影子渐长。闻听着侧壁弦乐声声,喧闹欢饮。心中感慨万千,孩童犹在索要红花。
《踏鹊枝·清明》: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这是五代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己的一首清明抒情词。斜倚栏干,看柳丝垂拂,燕子穿梭其中,翩翩起舞。放眼望去已是是落絮纷纷,红杏开放时分。韶华易逝,年华似水,莫将时光虚度。
《郊行即事》: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这是北宋著名哲学家程颢的一首清明记游诗。徜徉于原野之上,春色铺满大地,柳絮飞花随风飘舞。溪边流水淙淙,青苔碧绿,莫要辜负这大好春光,暂且尽情尽兴游玩,乐而忘返。
《清明辇下怀金陵》:春阴天气草如烟,时有飞花舞道边。院落日长人寂寂,池塘风慢鸟翩翩。故园回首三千里,新火伤心六七年。青盖皂衫无复禁,可能乘兴酒家眠。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清明怀乡诗作。清明时节天气微阴,绿草如烟,杨花飞舞,一切都那么春意盎然。人们早早的外出踏青春游,院落变得空旷寂寥。离开家乡数年,前途漫漫,不知何时才能回归故园。
《清江引·春思》: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这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可久的一首抒怀小令。杨柳依依,黄莺啼唱,清明节过后细雨纷纷,落花飘零。岁月悠悠,春天就要离去。春思满怀,借酒消愁,更加使人憔悴消瘦。
《清明呈馆中诸公》:新烟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卞侯墓上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雨醉京华。这是明代诗人高启在清明节写的一首唱和诗作。官墙透迤蜿蜒,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城内飘散着杏仁麦粥的香气,一片欢腾。举目四望,但见青山连绵,芳草连天。举杯饮酒,客居他乡的游子怀念家乡,愁绪万千。
《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是南宋末年诗人吴惟信的一首清明游春诗。春光明媚,春色依旧,风吹梨花飞舞。微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傍晚时分,游人归去,笙歌已歇,但美丽西湖却依然万树流莺,鸣声婉转,美不胜收。
《折桂令·客窗清明》: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这是元代散曲家乔吉的一首清明思乡小令。时届暮春,经过风吹雨打,窗前的梨花日渐凋零。门前杨柳如烟雾一般,充满着春来柳发的勃勃生机。客居异乡的情怀、天涯漂泊的苦况、萦绕在枕边耳际,挥之不去。
《壬戌清明作》: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这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做的一首清明感怀诗。轻云飘飞,日暮沉沉,不觉已是暮春时节。鸟鸣声脆,落花凋零成泥。空有豪情万丈而壮志难酬,慷慨激昂却又久久难以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