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对于中华民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古往今来的人们在这一天缅怀过去,祭奠先人。亦在这一天留下了众多思念亲人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透过几首最美的清明诗词,来听一听古人清明时节的所思所感!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对于古人,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子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蝶恋花》
唐·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赏析:首句以行云比喻浪子,漂泊已远,而闺中人仍在苦苦思念。二句写丈夫在外被花草羁绊,春将暮而不思归。上阕以浪子为主角,着重写思妇对其之思念和担忧。
下阙从思妇写起,泪眼登楼远望,燕子双飞刺入眼底,问它也不懂思妇内心。而此时她的心如柳絮般缠绕春愁,想飘到情郎梦里也希望渺茫。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赏析: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满江红·暮春》
宋·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赏析:这是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抒发了一个女子暮春时节对远行情人的怀念之情。上阕写江南暮春景色,下阕由此兴起怀人之感。江南暮春,年年景色依旧,而当年此时与所思之人离别,至今踪迹杳然,所以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最后很想登楼远望,但所思之人既已不能归来,则登楼也只能看到一片平芜,不见伊人的倩影。全词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堪称佳作。
《寒食》
唐·卢象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赏析:寒食,是春日大节。古人早春禁火,春末开始传新火,唐宋起,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家家户户不能起火,只得吃冷食,寒食与清明,密不可分。寒食需扫墓,郊外行野祭,寒食是冷的,但过后便是清明的烟火,人们燃烧哀愁,任由情绪释放,清明,让思念呐喊。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更多精选干货,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