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清明节观复猫我想和你过个节
TUhjnbcbe - 2024/11/5 9:29:00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杜牧的这首《清明》家喻户晓、脍炙人口。“雨纷纷”“欲断魂”常让人感觉凄清苦冷,这是因为清明是扫墓节,抚今忆昔,感怀古人,连苍天也会落泪。但其实自唐代以来,清明节的活动就变得非常丰富,比如插柳、斗鸡、蹴鞠、荡秋千、春游。正是“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即使是深居简出的女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也是箫鼓漫香云,花压鬓云偏。因此,清明节又是“女人节”,尤其是女人荡秋千的节日。苏轼的“墙里秋千墙外道”正是描写了这样的场景。

节日起源

说到清明,我们必须说说已经失传的民俗节日——寒食节。

寒食节主要是纪念一个人,他叫介子推,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当时公子重耳带着一帮随从逃跑了,这一跑就将近20年。介子推是重耳的忠臣,一直跟着他,在重耳最困难的时候,在山上快饿晕的时候,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和野菜一起熬汤把重耳救活了。“割股充饥”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重耳感动至极,说如果有一天他做了君王,一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后来,风云变幻,几经辗转,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也就是晋文公。但是他做君王以后,把承诺忘了,后来有一天想起来,重新找介子推。这时介子推早已隐居山中,拒绝高官厚禄,不肯下山。晋文公放火烧山,介子推和母亲抱木而亡。晋文公痛心疾首,但悔之晚矣,就下令每年这一天禁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以纪念这样一位忠臣。这一天,就是寒食节。古人在寒食节会祭扫、踏青。寒食节曾经是古代第一大祭祀日。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日,宋代苏辙的《新火》“昨日一百五,老樨俱食寒”说的就是寒食节。寒食节约在清明节前一两日。清初汤若望根据明末他参与编写的《崇祯历书》进行了历法改革,制定《时宪历》。根据《时宪历》,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了汤氏的历法,因此,今天的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在隋唐之前,人们一直都是重寒食、轻清明。那时的清明节,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个单纯的农业节。到唐玄宗时,将寒食扫墓正式编入礼典,属当时的“五礼”之一。而在唐《假宁令》中,清明与寒食节连在一起,放假四日,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小长假”,清明节才成了重要的民俗节日。唐朝盛世,人们的生活质量很高,节假日也名目繁多。唐朝后期,这个小长假又有延长。一直到元代,清明假期才遭遇冷缩。

自唐朝假期制度之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节观复猫我想和你过个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