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四月清明,一盏愁情
TUhjnbcbe - 2024/10/25 16:37:00
小时候在家里面看见蚂蚱,任再调皮的小孩大人也是会阻止他去伤害它的,说这是“老辈子”回来了,可不能这样干。这里的“老辈子”指的是那些去世了的亲人长辈。其实我一直分不清蝗虫和蚂蚱的区别,哪怕爸爸给我解释了好几遍,蝗虫是有脊椎的,蚂蚱是无脊椎的。可我哪知道什么是有脊椎无脊椎啊,后来爸爸解释得有些烦了,说你只要记住蝗虫是坏的,蚂蚱是好的就行了。哦,蚂蚱是好的,是地里田间随处可见的,所以大人们总是把它用来比作自己思念的亲人。你想想看,当他们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身边却是一直有亲人陪伴着的,这份工作是不是就有了那么一点点甜了呢!写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半年前学校组织野外训练,在树林里面生火做饭。我跟着一个男生去找食材,路过一片草地的时候他停住了,弯腰用手在草丛里面拨弄了几下,我问他在找什么,他扬起手中的东西给我看,是蚂蚱。他说这玩意儿油炸着吃可香哩。一听说能吃我也迫不及待的加入了他,两个人在草丛里一道一道的走目的是去骚扰“他们”,好让它们跳起来然后自投罗网。最后抓住了有小十只,把他高兴坏了,像捡着什么宝贝似的。回去遇见熟人总要得意的让对方瞧瞧,那情形和小时候赢了一包玻璃珠子无差。我虽是知道它能吃才去抓它的,可并未下定决心吃它。后来忙着吃小伙伴煮的番茄面所以还是不知道它到底油炸了之后香不香。如今回忆起来了还有些罪恶感……在农村沿袭着一个习俗叫“叫饭”,和现在的祭奠差不多,不过一个是去坟头烧香烧纸,一个是叫他们回来吃饭。清明雨上,又到了“叫饭”的时候了。家里炒上三五个小菜,炖上一锅老母鸡汤,等到妈妈炒最后一两个菜的时候,爸爸就要准备“叫饭”了。先端菜上桌摆好,小孩负责拿碗筷,这时候的碗筷是不需要数到一人一副的,允许多几双,多出来的是给要回来吃饭的亲人准备的。爸爸会给几个碗里盛上一小嘬米饭,再倒一小杯酒,准备得差不多之后就对着空气叫几句,“爷爷奶奶,是这些所有的老辈子回来吃饭哦”。说罢就退出客厅,等他们吃几分钟之后再进去,“爷爷奶奶,是这些所有的老辈子下桌哦”。这就是送客了,送完客才真正轮到我们吃了。“叫饭”的时候一般是没有人在场的,但据说小孩子能看见回来的亲人,所以有时候会有那种“好事”的人抱着小孩偷偷躲在门后面试探性的问小孩有几个人在吃饭。小孩是不是真的能看见回来的人我无从得知。只是觉得这个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老一辈经历过很多苦难,一辈子辛辛苦苦却没吃上一顿饱肉,如今社会发展,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他们的后代过上了好日子,赶上了好时代,于情于理是应该叫他们回来看一看的。记得《寻梦环游记》里面讲:死亡不是真正的逝去,遗忘才是真正的消亡。最近重庆的天气阴冷的厉害,整个天空灰蒙蒙的,沉闷得叫人难受。但就在一周前我已经穿了几天短袖了,现在又是羽绒服裹身保命,“清明时节雨纷纷”倒也衬几分哀情,身去情还在,这大概就是“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原因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月清明,一盏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