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农历十月初一,就是寒衣节了。这个节日在农村是需要祭祀祖先的,和清明节、中元节等有相似之处。
寒衣节每逢此时,都能给人的心灵带来全新体验。毕竟祭祀,可以使得我们重新去思考生死的问题。在回忆与逝者的经历当中,重新感悟人生。
寒衣节,是冬日祭祀的季节这不是一个新鲜的主题。我们今天所经历、所感悟的,在一千多年前的诗人也曾经经历过。而且,他们的感悟还要比我们更深刻。尤其是所流传下来的这首古诗,值得我们在这个节日的档口,读上一读。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首诗的题目是《清明日对酒》,诗人则是宋代的高翥(zhù)。
清明日对酒这首诗的内容写的是清明日祭祀的感悟,不过却写出了诗人对于旷达人生的感悟,那就是最亮眼的最后两句,“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活着的时候有酒就喝,一醉方休也是人生的态度,死后了即便是亲人给你祭祀多有酒品,又何曾有一滴酒到九泉之下让你喝到呢?
我们民族,祭祀观念很重开篇,是诗人祭祀之时看到的远景。在一大片公墓区,一眼望去全都是坟地,这里可都是死去的人啊!此所谓“南北山头多墓田”,也正是因为此,到了清明时节,很多人都来祭祀,所以“清明祭扫各纷然”,一个“各”突出了当时的悲凉气氛。
祭祀场景接下来,则是近景描写,诗人将一个墓碑前的祭祀物品进行细致描写,“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表面上写的是祭祀烧纸钱,蕴含的是亲人的相思泪水;实际上则是化用了庄生梦蝶的典故,刻画了亲人间生死离别的剜心疼痛。
有火,有祭祀颈联则是诗人的想象了。白日里大家都在这里祭祀,到了晚上,则是另外一幅场景了。“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祭祀结束,黄昏来临,这里依然会成为狐狸的住所,而曾经祭拜过的坟中之人的儿女,此时却正在“笑灯前”。如此的反差,使得这句诗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寒衣尾联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态度的诗句,“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代表了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思考,是当时比较易见的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常态。虽然诗人的这句诗不过是故作旷达,因为还在阳间就已经考虑到“一滴何曾到九泉”了,但是至少这种心态,能够给我们的人生更多感慨,给我们的人生更多选择。
古代风俗画·担酒上坟时至今日,生老病死依然是每个人的宿命。既然如此,何苦如此烦恼,何苦如此为难?须知“一滴何曾到九泉”,何不“人生有酒须当醉”?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