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佛山日报
统筹/佛山日报记者梁楚欣
文/佛山日报记者曾雪莹、周传勇、覃征鹏、陈嘉懿、邵巧玲
今年清明节我市暂停现场祭扫活动,各有关单位纷纷推出多元化的便民服务。记者连日走访佛山五区发现,越来越多市民采取网络祭扫、鲜花代祭、居家追思等方式,践行文明祭扫、绿色祭扫。市民纷纷表示,祭扫形式虽不同于传统形式,但心意和思念并不会改变。
禅城网上献花寄托情思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假期前我就跟父母说了今年清明不回去了,他们都很理解。”三十多岁的邓先生在禅城打拼了十几年,往年清明节,他都会带着一家大小回江西老家探亲和祭扫,从前年开始,邓先生清明节留守禅城云祭扫。他认为,回乡探亲祭祖都是怀揣着美好祈愿和对先人的追思,一家人健康平安便是最大的心愿。
清明假期不能回老家,邓先生说,会通过手机跟老家的亲人视频,跟他们聊聊天,共同怀念过世的亲人。同时,他还通过线上平台建立网上纪念馆,上传了先人的照片,在网上献花,寄托情思。“清明祭扫重在心意不在形式。”邓先生表示,自己身边许多亲朋好友的祭扫观念正在改变,不少人跟自己一样,都选择了“云祭扫”的方式缅怀先人。
“云祭扫”既有仪式感,也能承载人们情感,正被越来越多市民所接受。今年清明节,佛山日报社禅城融媒体中心推出“文明祭祀云端寄哀思”H5,市民通过手机,动动手指就能在网上敬献鲜花,截至4月5日,已有超过1.5万人参与。
南海镇街齐倡导平安过清明
“众志成城抗疫情,文明健康过清明。”“疫情无情人有情,在家祭祖表孝心。”在南海,类似的温馨提示遍及各个社区、村落。祭扫重在心敬意诚,缅怀只在情萦意系,南海各镇街纷纷行动倡导文明祭扫。
在狮山,全镇75个村(社区)、各住宅小区在出入口、宣传栏等地张贴《致南海市民的一封信》,告知市民暂停现场祭扫的消息,倡议市民文明祭扫。村(社区)内的LED屏、横幅等,及时发布有关信息,让文明祭扫理念深入人心。
为了让狮山街坊能及时了解最新动态,狮山利用官方
桂城则以短视频、海报等形式发起做好信息传播,及时发布官方通告、工作动态、扫墓指南等资讯,利用各大商圈、小区、景点的LED屏幕及宣传栏进行资讯推广。此外,还上线文明新风满桂城答题小游戏,呼吁广大市民通过新型方式文明祭扫,平安过清明。
顺德鲜花代祭富有“人情味”
老家在广西、来顺德工作八年的黄希是新佛山人。今年清明假期,他留在了佛山。“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对自己、对老家和佛山的疫情防控都好。祭扫方面,常思念就是最好的祭拜,我也让家里人代为送上鲜花了。”黄希说。
一束鲜花,一份哀思,为了满足像黄希一样想用鲜花传递心意的市民,顺德相关单位、镇街推出系列便民服务。3月27日起,顺德区慈善会推出线上鲜花义卖活动,并配套“鲜花代献”与“心意卡代赠”服务,共吸引人次参与捐赠,筹得善款元。
飞鹅墓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明节当天举行了公益性鲜花代祭活动,免费为每个墓位献上一枝鲜花、每个骨灰室献上一个花篮,满足人民群众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情感需求。
此外,清明节当天,北滘祥宁园也在园内的54个骨灰室场奉上花篮;容桂安乐阆苑则免费为每个骨灰室、骨殖位每个拜台献上一个花篮,每个墓位献上一枝鲜花,代替市民缅怀先人、传递思念。
高明线上线下结合推行居家追思
“爷爷生前喜欢花草,前几年我们都会送上花篮表达哀思。”家住高明荷城街道罗西社区西黎村的洪女士说,今年由于疫情防控原因,她和家人计划买一束鲜花在家追思,这时心意比形式更重要。
高明一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倡导文明祭扫。今年,虽然不能进行集体祭扫,但很多市民都选择居家追思,缅怀逝者。荷城市场附近花店的老板表示,今年很多市民通过
除了鲜花,电子蜡烛因无烟、安全成为市民居家追思的用品。“3月底,我从网上买了电子蜡烛,准备代替传统的香烛。”市民吴女士表示,电子蜡烛不仅不污染空气,而且可以持续使用,节能又环保。
清明期间,高明还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布标横幅和张贴海报等方式,加强对市民文明祭奠的宣传引导。高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市民积极推行居家追思、网络祭扫、鲜花祭扫等祭扫方式,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度过平安绿色的清明节。
三水便民服务倡导文明祭扫
“清明节期间,我每天早上都会在‘时光纪念馆’为爷爷献花、点烛。”三水市民李先生通过三水区殡仪馆
三水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时光纪念馆”可为广大群众提供线上祭扫服务,因此特意在官方
三水公墓、殡仪馆等殡葬服务机构,积极倡导市民通过在线祭扫、居家追思等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各村(社区)也通过村村通喇叭、张贴宣传告示的方式,呼吁村民们暂停现场祭扫、避免集聚。
三水区安泰墓园副总经理张雨锋介绍,清明前夕墓园已经通过短信、媒体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