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古装剧知否与清平乐开始,来谈谈
TUhjnbcbe - 2024/10/11 17:05:00

年轻时我对宋朝的认知

年轻时,在我眼中的宋朝一直是我所鄙视的对象,在我的印象中,宋朝简直就是“送朝”,君主不忠不孝、臣子则不仁不义;对内他们是残酷镇压,对外他们则是一味忍让、求和;它还是那种奸吝小人当道,迫害忠臣良将的垃圾朝代。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檀渊之盟、靖康之耻……这些一件件历史事件,无一例外都成了我当时鄙视宋朝的符号。我还曾经写过一首诗,特意用来讽刺、挖苦宋朝。

七律·讽宋诗(新韵)文/从嘉

开朝杯酒释兵权,抑武崇文畏众番。苟且称臣媚辽夏,偏安纳贡侍金元。杨家忠烈魂不散,岳府奇冤骨未寒。官场朝堂相掣肘,汉唐盛止此为源。

跪在岳飞庙前的秦桧等人

但随着我的年岁渐长,年近不惑之年的我逐渐开始认识到了宋王朝的博爱与隐忍。我对宋朝的成见主要集中在这个朝代的重文轻武之上,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文臣当道,武将在宋朝都得不到重用。直接导致了宋朝在一个个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显得那么的羸弱不堪、丧权辱国。但是如今回头一想,对比中国古时各朝,涛哥认为宋朝的各个皇帝是最为仁爱的。

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所打下的基础

首先还得从杯酒释兵权开始说起,很多人都知道宋朝的羸弱是从杯酒释兵权开始的。却不清楚杯酒释兵权这举措的高明仁爱之处。经历了下克上盛行的五代时期的宋太祖赵匡胤,十分明白五代各军阀藩镇割据的弊端,统兵武人可以说视黎民百姓如草芥,三年一小战,五年一大战。百姓赋税繁重、苦不堪言。俗话说得好:“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立志结束五代纷乱局面的宋太祖赵匡胤,自己也是武将出身,曾在五代后周的朝廷已经做到殿前都点检的职位,可以说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来后周皇帝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他发动了著名的陈桥兵变,以致黄袍加身。但是与其他对前朝皇帝赶尽杀绝的帝王不一样的是,赵匡胤非常善待柴氏子孙,《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家中祖传的太祖赏赐的丹书铁券就是证明。

陈桥兵变

之后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也并没有像刘邦、朱元璋那样的底层出身的皇帝对开国功臣们赶尽杀绝。而是“以苦口婆心”的方式,劝说石守信等大将交出兵权,最后还给予了优厚的赏赐让他们“告老还乡”。后来宋太祖赵匡胤还立下了永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后世帝王则全都遵守着这个太祖祖训执行,所以在宋朝当官是最幸福的。老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而在宋朝当官至少没有性命之忧,而且还享有高薪。皇帝老儿对待犯错的文臣,最多判你个流放海南岛。比如像苏东坡这样想的开的吃货,可以说一路流放,一路吃,给子孙后代不知留下了多少关于他的美食印记。

杯酒释兵权

宋仁宗赵祯所建立的宋朝盛世

这两年上映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与《清平乐》两部历史古装剧,道具、化妆、服饰极为考究,对宋朝的社会经济文化进行了高度的还原。这两部电视剧都出现过一个人物,就是传说中的宋仁宗赵祯。宋仁宗赵祯这个皇帝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可以说只是沧海一粟、默默无闻的一个。而他所处的朝代可以说是宋朝的盛世,社会安定、百姓富足。他任用参知政事范仲淹等开展的“庆历新政”,企图遏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三冗”现象,他取消了唐朝以来的定点开市进行贸易的政策,老百姓可以当街经营小买卖,促进了宋朝社会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那时的繁荣可以说甚至已超过后世的明清两朝。

清平乐里的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还是出名的好脾气,历史上的包拯其实并不是那个断案如神的开封府尹包黑子形象。他的官职是监察御史,他的主要职责是弹劾大臣、劝谏皇帝。有一次包拯劝谏宋仁宗说到激动之处,就顾不得形象了,可以说是唾沫乱飞,喷了皇帝一脸。这样如此大不敬的行为,可以说如果换做中国古代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如果换成朱元璋这样的专制帝王更是有可能就此生扒了你的皮。而好脾气的宋仁宗却出乎了大家的意料,黑不提、白不提,草草了事、就此作罢。

王凯所扮演的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这种不拘小节,忍让臣子的相似的例子可不止一次。他曾有一位叫做窦元宾的大臣不修边幅,长年不洗澡,身上难闻的气味叫人不堪忍受,大老远都能闻到其身上的臭味。他每次向宋仁宗奏报宋仁宗赵祯闻到他身上的气味其实都很无语,但为了保持皇家的风度还是要强忍着,从来就没向窦元宾提过一个字。

窦元宾

宋仁宗赵祯晚年膝下无子,大臣们经常联合起来要挟他过继宗世子为皇子。宋仁宗赵祯曾有过三子,结果后来都年少夭折了。如今大臣劝谏他过继别人的宗世子为子等于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他对此极为反感。不过经过宰相韩琦及大臣包拯、范镇、司马光等人的反复劝谏,赵祯还是于嘉祐七年(年)八月立赵宗实为皇子,赐名曙,也就是后来即位的宋英宗。

膝下无子的宋仁宗最后过继了赵宗实为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对于一个古代帝王的评判标准是拓宽了多少国土?是否建立过许多傲人的功绩,所以很多古代帝王都是好大喜功、到处征伐四方的。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穷兵黩武,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黎民百姓,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清明上河图里描绘的北宋盛世

民间是否富足?社会是否安定?才是百姓眼中最急需的。毕竟老话说得好:“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在与周边列国的交往中,宋朝虽然看起来特别的怂。到处求和称臣并发放岁币,但是从根本来说宋朝其实给予辽、金、夏岁币的实际数量并不算特别的多(靖康之耻除外),与晚清时代与西方国家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的赔款数量是不可比拟的。特别是曾经与辽国签署的澶渊之盟,可以说就是花了小钱买了平安,是一笔非常划算的经济账,这个条约的签署让宋朝安享了几十年的太平日子。而在太平盛世中,宋朝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非常轻易的就能把这笔岁币给赚了回来。虽然在后世子孙眼中宋朝的名声不算太好,但是他的治国方针非常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富强,能让天下数不清的黎民百姓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皇帝老儿自己丢些个人脸面,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单选

如果你突然穿越了,最希望能来到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

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清平乐#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古装剧知否与清平乐开始,来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