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关于家乡春天清明节的记忆
TUhjnbcbe - 2024/9/30 17:08:00
擅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今天是年的清明节,说到清明,最先想到的就是那杜牧的那四句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如今,清明节又一次成为法定假期。本来被忙碌的现代人几乎遗忘的传统节日,现如今又重回到大家视野。这些年为了生活在外奔波,每次回去也只是在春节那个寒冷的冬季,在家待上几天,然后接着去外谋生。所以每次回去看到的都是冬天里万物凋落,一片萧条的景象,毫无生机可言。仿佛家乡本是如此,也仅是如此这般。清明于我的印象,也只是残留了祭祖这一件事。

柳絮满天飞

前年初因家里有事请假回去,这次是外出谋生后第一次在春天里回到家乡。记得,当时下车时身心还沉浸在旅途的疲惫中,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候是家乡的春天,也没有准备好迎接家乡的春天。就如往年春节一样,匆匆下车,匆匆走向出站口。

小风,微凉,走着,待留意到脚下,路边、角落落满了白绒绒薄薄一层棉絮似的东西。猛一仰头,瞬间有一种强烈的想哭的感动,那是一种深埋在内心深处似已忘却,如今却突然在你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呈现在你面前的感动。看着这一小团、一大团、一大朵、一小朵,或是单独一小片的,白绒绒、轻盈的、缓慢的从天空飘飞,落到地上,落到人的身上,风一起,再飘向别处。我伸手等着一片柳絮经过掌心时,猛的抓紧,还是没抓到,它太轻了,合掌的小风也能让它飘走。这满天随风飘散的柳絮或者杨絮,轻盈,起初风带着它走,后来人也带着它走,比雪多了几分缠绵的感觉;淡白,不像雪白的那样肃静,这就是家乡的春天,也是记忆里的乡愁。

柳哨

这番景象一下子把我脑海中对于家乡春天封藏的记忆打开了。

记得那时候,春暖时,柳树先早早的发了嫩芽,远看一片嫩黄,近看还是星星点点的嫩芽。真是远看有时近却无。再过些日子,愈发绿了,也就可以折下一断柳枝,去掉枝干,留下皮,稍做处理就成了一个哨子。想来吹起来也未必有多好听,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这件事是年年都要做且不会落下的。还记得那时候小伙伴们,比的是谁的柳哨声音大,因柳枝较细,所以比来比去似乎都差不多的声音。但这也阻止不了大家的热情,此起彼伏的哨声响成一片,似乎是在唤醒沉睡的冬天赶紧离去,迎接万物复苏的春天。

杨哨

再过些日子,你会听到一声沉闷的哨声,那肯定是杨树也发了牙,也可以做哨子了。杨树枝粗结实,可以做成更响的哨子,伙伴们的比较就能轻易分出胜负了,谁的哨子够粗那就够响了。但吹起来也费事不少,很快就会吹的满脸涨红,上气不接下气。这时候刚才做杨哨时抽出来的杨树枝就派上用场了,白白滑滑的,经常还是带着点弯曲。于是个个手中就似有了把宝刀,有种要仗刀走天涯的冲动。

清明节

都说春雨贵如油,可是记忆中总有那么几天,是要春雨绵绵的。现在想来应该就是在清明节那前后几天吧。清明节前先要折点柳条插在门上,或是可以驱邪避灾。或前或后的几天,就开始了祭祖。家乡的祭祖仪式是比较简单的,首先是去祖先坟地里修坟,经历了一年的风吹雨雪,坟土下滑了不少,坟头一般也没了,就像是普通一个小土堆了。这时就带上铁锹,挖点坟边的土,把坟修的结实挺拔,最后还不忘在坟尖上盖上个倒锥形的”帽子“。然后,带上纸钱,带上祭品,跪在坟前,把祭品摆好,把纸烧了,瞌几个头。嘴里给逝去的祖先亲人念叨着,过节了给你送点吃的、零花钱,不要挂念,保佑今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接下来,小孩就该高兴了,因为祭品大多是买的面包、油条这些平常吃不到的食物,祭完祖先亲人,这些就归小孩吃了。小孩子们满心欢喜的吃完这些面包、油条,后来插在门上的柳条也慢慢变干了,清明也就过去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家乡春天清明节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