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早清明,晚十一。”
大家都有在清明节回乡扫墓祭祖的习俗。而且清明节扫墓,根据我们的传统,应该提前几天才好。有些说法是怕清明节那天下雨,所以提前选个好天气去上坟。有些说法是人在外地,要提前归乡,以免错过了时间。
清明将至,很多人都在提前准备拜祭祖先的事情,我们更要知道一些清明节上坟的忌讳,现在知道还不晚。
一、忌讳病人上坟
我们不让病人去上坟,并不是说上坟这件事会对病人产生不好的影响。而是很多病人不良于行,墓地如果在偏远的地方,对病人来说是一种折腾。而且病人需要静心调养,如果上坟时怀念亲人,太过于伤感,反而会加重病情。
二、忌讳下午上坟
古人一般不在下午上坟,并不是因为下午的时辰不好,而是古时候清明节除了扫墓之外,人们还会家人团聚,一起踏青游玩。上午去拜祭祖先,起个大早本身就代表着诚心。祭拜完祖先,一家人还能欣赏郊外的美景。而下午上坟,本身时间紧迫,就显得一切都很仓促,如果再游玩一番,回家时天色已晚,当然不太方便。
三、忌讳儿童上坟
古时候,上坟是有复杂的祭拜仪式的。一般是一家几代人都要共同出席,仪式上要宣读祭文、献贡、敬香、烧纸、叩拜等等。儿童如果太小,玩性太大,往往难以遵守礼仪,破坏了仪式就不好了。而且儿童身体太弱,清晨去乡间上坟,寒气太大,为免身体着凉生病,所以才不让儿童上坟。
四、忌讳女儿上坟
这个传统说起来是一种忌讳,但是并不是歧视女性,也不是女儿不如儿子。而是古时候,少女笄礼之后,往往都会嫁人了。有些女儿远嫁他乡,清明节这天还要参加婆家的祭祖仪式,所以就无法赶回自家再上坟。所以为了体恤女儿,才不让女儿回家祭祖,只用在夫家遥拜祖先,以示诚心就好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这句诗,写出了人们清明节扫墓时,感怀亲人离去的悲伤。我们去上坟,就是缅怀和纪念他们,同时提醒子孙后代遵守孝道传承。所以,这些老传统都值得我们牢记,现在知道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