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祭祖两次,说明祭祖的重要性,它承载着我们的哀思和寄托,即是对逝者的眷念,也是对生者的护佑。两次祭祖有什么不同呢?
1、节日时间不同
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
中元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
2、祭祀的对象不完全相同
清明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一般不将祭祀自己祖先的节日以鬼节称之。
中元节:传说中是“地宫赦罪日”,是超度亡灵的日子,这一天祭祀的鬼除了自己逝去的祖先亲人外,也发善心供奉食物,让无主的孤魂野鬼饱食一顿。
3、主要祭祀方式不同
清明节:主要修整坟墓,以祭祖扫墓为主。在清明,还有放风筝、踏青、植树的习俗。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收成。如果祖先曾有过错,也可用自己的功业为其赎罪。期间(一般是前三后四)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和保佑子孙后代。中元节以祭祀和烧纸钱为主。还有放河灯、放天灯等习俗,为逝者照亮升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