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苏轼的一首暮春词,道出了无奈,超然物外,
TUhjnbcbe - 2024/9/8 9:58:00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 https://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这里有详细的解读,亦有诗词故事。

……

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巨匠云集,我们很难找出这样一位奇人。

他伟岸且卑微、出世又入世、仙气连着地气、射天狼不影响江南烟雨,他笔下的诗词意象,在中文世界里总是能够引起极大的同频共振。

他,就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吾心安处是吾乡”、“一肚皮不合时宜”的苏东坡,岁的苏轼,一位名垂千古的伟大的生活家。

在他的诗词里,我们总能看到他乐观豁达、不骄不躁和面对人生苦难时的那种云淡风轻。林语堂先生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轼的一生过的并不平顺,反而是大起大落的,一直在得与失之间兜兜转转。正是由于这些挫折、磨难才成就了苏轼。每一次重大的打击都没有击垮他,这在他的作品里面可以清晰地发现。他历经半生终于看淡得失,成就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

英宗治平三年(年),苏洵离世,苏轼和苏辙兄弟两人扶柩回乡,守孝三年后返回京城。他遭受到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次重大的风波,短短两年时间,众多的师友纷纷离开京城。

年,苏轼上书议论变法惹恼了王安石,遭到王安石的弹劾,苏轼主动请求外放杭州,在这里他度过了三年惬意的时光。三年后,苏轼改任密州知州,从此背井离乡,磨难接踵而至,终身再也没有回到眉州老家。

初到密州,苏轼的心情非常低落。因为杭州物产丰富,风景宜人,人杰地灵,而密州环境恶劣,人文寥落。有一次,朋友见他整天闷闷不乐、长吁短叹,就说:“你为什么不能开心一点呢”?苏轼听后恍然大悟,是啊,不能放下过去就没有办法接纳未来,就没办法发现新的美好。

于是他调整心态,放下对故地的怀念,开始探索密州全新的一面。很快他就发现密州也非常美:这里有雄壮的民风,广袤的土地,别有一番风味。

逝者犹可追,来者犹可待。看淡得失之后的苏轼渐渐地找回了快乐。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见苏轼的转变。悲欢与离合、得到与失去就像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无可奈何。命运的变幻无常、跌宕起伏才是人生的真相,得到时珍惜,失去时放下,有缘时惜缘,无缘时随缘。

在密州,除了写下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外,苏轼还留下了这首经典《望江南·超然台作》: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词的大意为:

春天还没有远去,和风习习,万千柳枝在她的带动下翩翩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眺,绕城的护城河微微荡漾,城内春花绽放,明丽动人。丝丝缕缕的春雨像精灵一样飘飘荡荡降落大地,千家万户笼罩在烟雨迷蒙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之时反而更加的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令人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谈如何思念故乡了,不如点上新火,煮一杯新茶。无论作诗还是喝酒,都要趁着这大好的年华。

超然台:苏轼到密州时,这里有一旧台,于是他命人修葺一新,弟弟苏辙起名“超然”,取老子“随有荣观,燕处超然”之意。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诗人的目光首先是停留在杨柳上,登台远眺,微风和煦,吹起细细柳丝。以柳枝的姿态点名时节——暮春。其次目光到达护城河,春水绕城缓缓流动,波光粼粼,春花灿烂。最后是一个大写镜头,烟雨蒙蒙,千家万户笼罩其中。

词的上片是写景,用了三个镜头,由近及远、由局部到整体地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登台远眺,风和、柳斜、河水、春花、细雨尽收眼底,一幅美丽的暮春烟雨图呈现在读者眼前。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者两天。

咨嗟(zījiē):感叹。

进一步点名时节,寒食过后会点明新火。除了这层意思以外,还有就是寒食过后就是清明节,这是个重要的日子——上坟祭祖。可此时的他远在千里之外,有官职在身,是不能赶回老家祭祖的,心中自然思念万分。

词人为了摆脱这种思乡带来的苦闷,笔锋一转:不如用新火煮一杯明前茶,写一首好诗来自我排遣。既包含了难以摆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为了摆脱这种苦闷而做的努力。

最后一句“诗酒趁年华”是全词的主旨,也集中体现了苏轼此时的心境。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人世间的一切困扰,抓紧时机,诗酒自娱。“年华”和开头的“春未老”是一个意思。

“春未老”除了点名时节以外,还有象征的意义。春风、春柳、春水、春花将老未老,仍然生机勃勃。可是自己呢?老大未成。诗人的内心还是有些许的不自在。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并不是做到了真正的“超然”,这就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反应。

值得一说的是,苏轼这首词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句中对。全词有四个七字句,除了第一个以外,剩余的三个都是对仗的。“半壕”对“一城”、“故人”对“故国”、“新火”对“新茶”,做到了遵守格律。

纵观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是乐景,情是哀情。是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和苦闷。思乡的同时以诗茶聊以慰藉也非常突出。

大家都知道,不久苏轼就遭到了“乌台诗案”的打击,这对他来说是致命的,劫后余生的苏轼留下了太多的经典,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他真实的想法。

—君安—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轼的一首暮春词,道出了无奈,超然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