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清明节祭祀
TUhjnbcbe - 2024/8/28 17:30:00


  不知道是季节原因,还是清明节本有的特点,还是老天爷给予特有的气氛,清明前后雨落纷纷,还是这样的情景更能烘托出对已故人的一种思念的情怀,还是老天爷对故去的人一种怜悯之情呢?总之每年清明节总会阴雨绵绵几天,就像洒在大地上的泪水。

我们从骨子里就和天的情绪紧紧的联系起来。从皇帝那会我们称为:“天子”,总之我们和天是最近的,我们把一切寄托给天,我们把人去世也称为归天了。在我们的思维里,天就是统领我们,统管我们的一切,这也许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特性。

千百年来,我们和大自然同为一体,生老病死都会和一切联系起来。古代先民把自己称之为草民,人的生命就像草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是多么富有哲学的思想体系,草是多么顽强,不管环境的恶劣和时局怎么样,只要有个环境就得卯足了劲的生长。这也许就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延续。

清明节我们沐浴着春风,踏着春天的脚步,在百花盛开的季节深切缅怀我们的祖先,在这一天里和在天堂的祖先来一次心灵的交汇。约上血源关系比较近的族人,一起前往祖先墓地,分配好纸,钱,祭祀,跪拜,磕头,告诉祖先你的后代来看望你,希望能保佑后代昌盛,把家族的故事给告诉他们,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里安息。这种绵延不断的文化,继承着一个家族的族群的文化,也是中国千百年生生不息的延续一个民族的文化。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春秋时期,有个叫介之推的臣子辅佐重耳当上国君,即历史上的晋文公,但封赏时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想起来。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都遇难了。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后来逐渐演变成清明节。

一堆堆土壤埋葬是灵魂,我们继承的却是家风,继承着一个家族优秀的品质和基因,这种看不见的文化却深深地影响着家族的进化和发展,凝聚起来就是一个民族的品质和文化。绵延的文化影响着一个民族兴衰浮沉,生生不息。


  

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节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