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近日台湾太鲁阁列车脱轨事件中遇难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祝愿伤者早日康复。据报道,本次罹难的人群多为清明扫墓,其中有老人,有小孩,遭遇如此不幸,令人心痛,祈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扫墓是中国传统的风俗。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按照习俗,人们都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自家墓地祭拜。一般叫上坟,或称之为“扫山”或“拜山”,或称之为“挂山”或“挂纸”。
扫墓一般在上午出发,扫墓时,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叩头行礼祭拜,然后烧纸钱。对坟墓还可以修整,培添新土,清除杂草,插柳等。现在好多地方进行殉葬改革,人死后不仅要火化,而且骨灰要统一进骨灰堂。这样,墓地也没有了,想祭拜连骨灰盒也见不着了,我不由想到了孔子讲的一句话。
在《论语八佾篇第三十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白话意思是,孔子祭祀祖先的时候,便好像祖先真在那里;祭神的时候,便好像神真在那里。孔子又说:“我若是不能亲自参加祭祀,是不请别人代理的。”
讲的什么呢?古时上坟祭祀,在祭拜时,一是一定要当受祭者真的在面前,二是一定要自己亲自参加祭祀。现在坟都不见了,骨灰盒也不见了,只看见一幢高大巍峨的装着上千家甚至上万家骨灰盒的房子,怎么能想像受祭者还在自己的面前。自己倒是亲自来了,但有的分不清到底祭拜的是哪个。
近来又在网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某地政府下发通知严禁居民进山上坟祭祀,通告如下(本是图片,我用WORD编辑,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通告
根据上级规定取消清明节上坟、祭祀,本居派工作人员代为在本居内的先祖上坟祭祀,奉上鲜花一扎。
本居居民严禁进山上坟祭祀等风俗活动,采取在家中祭祀、追思的方式缅怀故人。
***居民委员会
年04月01日
听着好像不错,大家不要再亲自上坟了,政府有工作人员代你献花。细想一下,又觉得特别恶心,哪个说清明上坟也不准了?清明祭祀也可以请人代替了?在家里也可以清明祭祀了?
不烧纸钱理解,我们可以少烧以至不烧,用鲜花代替,没问题。但不准上坟恐怕有违一切了吧?首先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你们有何权力来个“严禁”?社会伦理没有禁止,你们有何资格来个“严禁”?上坟是触犯了法律,还是违背了道德,抑或是污染了环境,引起了群体事件?简直好大的“口气”,做什么事都要以人为本,做人都不要了,也不准他人做人了,这是和谐社会正常的管理吗?
据说清明这天,路上车祸不断,各地离家的人们想方设法都想着往家里赶,他们难道不想在居住地烧一把纸以寄托哀思吗?难道不想让当地的工作人员奉上一束鲜花以纪念先人吗?我想大家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坟,是去完成清明扫墓这样一个形式吗?
是不是亲自上坟了就“心诚则灵”呢?就能让祖宗先人保佑后人平安幸福荣华富贵了呢?我想中国人在清明上坟不是想要从先祖那里得到什么,而是中国几千年来礼的传统,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重和思念,希望先祖们在那边过得好,假如可能的话,保佑现在活着的人越来越好。这些都要禁止,那还谈什么和谐?
我们尊重中国文化,尊重中国传统,一部《道德经》让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通俗的说,就是学生存。一部《论语》让我们学会与人适当关系的建立,通俗的说,就是学做人。如果让我们与自然割裂,让我们与做人忤逆,那以后还有中国文化,还有中国传统吗?
扫墓没有墓,祖坟被强拆,挖祖坟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还屡屡上演,真的很悲哀!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一位教授直言不讳说:“现在的殡葬改革是把人的尸体当作垃圾在处理,殡葬机构就是一个人体垃圾站,它的目的不是维护爱敬之情,不是慎终追远,而是怎么尽快把死人处理掉。”
是的,一切一切的改革都势在必行,只要为了发展,只要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然而无论你怎么改,请先尊重一下中国的文化,请先考虑一下老百姓的心声和利益。
其实,中国的老百姓是最顺和的,对改革也是认可和接受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比如像一些祭祀方式,如音乐祭祀、鲜花祭祀、植树祭祀、洗墓祭祀、家庭追思会、网上祭祀、社区公祭、放飞思、签名祭祀等,大家也愿意参与。
虽然有些人不太能接受时髦的“网上祭拜”方式,但他们一般不会和政府对着干。像网络扫墓虽然人们不反对,但不能搞一刀切,什么事情都在网上搞。比如大型的纪念活动,如纪念烈士等,我想没有人会反对网络扫墓。如果他们想亲自到先人墓前磕个头都禁止,那改革的意义倒要打个问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