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剧走近儿童
“我国目前有3.7亿青少年,儿童戏剧院团有22个,与3亿多孩子的需求相比,这个数量太少了。然而即便这样,我们的儿童艺术工作者潜心打造的精品剧目却很难得到市场的充分回报。是什么束缚了孩子欣赏艺术的脚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欧阳逸冰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说。
近年来,我们常听到社会各界关于儿童剧市场严重短缺、关注儿童剧创作的人员寥若晨星之类的说法,听起来似乎与眼下儿童市场的现状相矛盾。
儿童艺术的地位很特殊,它不能完全按市场的规则进行商业操作,需要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和家长组织引导。新剧目出来后,总是请学校和教育部门协助组织学生观看,这是各儿童院团的通行做法。可否将戏剧等艺术教育费用适当纳入现在中小学普遍实行的“一费制”(一次性收取书本、学杂等费用)的收费框架之中?这一提法值得探讨。繁重的学习压力也成为了部分家长拒绝儿童剧的理由。尽管不断地在呼吁给孩子们减负,但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仍然写在孩子们的脸上。另外,络、影视、动画等快餐文化的冲击也分流了儿童剧的观众。
欧阳逸冰认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儿童剧与其他少儿文艺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们需要直接的教化,更需要文学、艺术作品的熏陶感染,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持久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多一些儿童剧场、多演一些儿童剧,让儿童剧真正走近儿童吧――许多有识之士在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