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擦什么药膏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那么闽南清明节习俗有哪些呢?跟小爱一起看看吧。
闽南侨乡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闽南清明节习俗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节日,其主要活动为扫墓祭祖。一般认为,扫墓起源于秦,或曰先秦已有,但古时扫墓并不一定在清明时节,如隋唐时期,人多是在清明节前一、两大的寒食节扫墓。后来,寒食扫墓逐渐改在清明,寒食这个节日也就被人们所遗忘了。泉州俗语说:“清明不回家无墓(或曰无祖)。”外出人员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回家过节。
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南安石井一带,清明节改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己节,俗称“三月节。”传说是因郑成功起兵反清复明,忌“清”字压在“明”字上头。
祭祖
当日中午,各家各户要煮“润饼菜”(春卷)、带牲醴,到厅堂、祖厝孝敬嫡系祖先*灵,以及厝主、地基主等。泉州清明节的食俗是吃“润饼菜”和“清明馃”,当为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闽南“润饼菜”
“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即可食用,甜润可口。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
踏青
清明三日,群人游赏,散布四郊,谓之踏青。“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上墓
亦称“扫墓”。清明扫墓,由来已久,大盛行于唐代。《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清明节这一天,“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祭祖、上坟、扫墓,表示对先人的敬意和孝思。在闽南清明节习俗中,清明节前后10天内为扫墓日期,如要修墓和拾骸(拾骨)移葬,则不用另行择日,凡事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