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明祭祖解古诗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清明祭祖解古诗

年4月5日

农历二月二十

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民间祭奠祖先最重要的日子。

此时正是春光明媚,草木葱茏,人们春游的好时节,所以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清明民俗的内容很丰富。要言之,也就是踏青和祭祖即扫墓两项。而这两项是从“上巳节”和“寒食节”合併过来的。

清明最早仅是节气,而不是节日。廿四节气诀之第一句:“春雨惊春清谷天”中的“清”,即指清明节气。

在古代,清明前一日是寒食节,是为纪念介子推。寒食节不举火,冷食。南方人的清明食品“青团”就是冷食。既然是寒食祭奠介子推。那么人们顺便也祭奠自己的先人,久而久之,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当寒食併入清明后,清明也就有了祭奠内容了。

古时,寒食后的清明要乞火,就是要熄灭旧的火种,重新点火。须知,农耕社会点火不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所以火种一般要好好保存。

宋代诗人王禹稱有一首《清明》诗,写自己向邻家乞来新火点亮读书灯的事。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说到清明,最绕不过杜牧的《清明》诗。古往今来,写清明的诗不少。但最著名的就是杜牧这首《清明》诗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从杜牧这首诗里看出,唐代的清明还只是个节气,而不是节日。清明既不扫墓祭祖,也不郊游踏青。到了宋代,清明就有扫墓的内容了。

宋人高菊卿的《清明》诗中,就有烧纸祭奠风俗的描写了。

南北山头多墓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

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

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今天的民俗传统,大体定型于明清。由于杜牧这首《清明》诗太有名气了。有人就通过巧标点,让它变成了一首词,一个剧本,等等。下面就举两例。

一例是变成词: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

一例是变成独幕短剧:

(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剧本的要素都有了:

时间——,地点——(路上),背景——(雨纷纷),人物——行人、牧童,表情——(欲断*),动作——(遥指),台词——“借问酒家何处有?”,“杏花村!”

廿四节气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