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藏在清明上河图里的酒秘密 [复制链接]

1#

藏在《清明上河图》里的酒秘密

《清明上河图》宛如北宋社会的剖面,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社会繁荣的见证。

在这幅长5.29米、宽24.8厘米的画卷里,由非常庞大数量的细节共同呈现了繁荣的北宋。而在这些细节里,就藏着众多关于酒的秘密。

北宋是酒文化达到顶峰的朝代,从商家卖酒推广方式到政府对酒业的管理,形成了成熟的管理系统。据清代人统计,宋朝是历代编写酒经最多的朝代,酒的品类林林总总,光名酒就有余种。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孙羊店与酒

《清明上河图》里街市上可见众多大小的酒肆。按规模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分别是正店、脚店和拍户。政府要求卖酒的场所须进行注册登记,并按照统一要求展示酒旗和酒饰。

在《清明上河图》中,显著的孙羊店就是一家正店(最大的酒家),拥有政府颁发的专属酿酒许可牌照,意味着被允许自行酿酒,也可以批发酒。在正店后面,有一些堆叠高高的空酒坛,就表明它是做酿酒和批发生意的。而孙羊正店,其实是一家以羊肉为主要的食铺,但卖酒却也是它一门火热的生意。

《清明上河图》里的“孙羊店”/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在孙羊正店里,有两样东西是我们大部分人绝对想不到是跟酒有关的——栀子灯和红杈子。而在北宋的孙羊正店里,栀子灯和红杈子是高档次的东西,其中,店里挂着栀子灯表明本店有陪酒的女郎,开设贵宾房,里面有女郎陪客人饮酒作乐。而围在店铺外面的红杈子,则表明曾经有皇帝到过本店,证明本店的东西是皇帝吃过的,是最好的。这个红杈子在当时就是无可比拟的金字招牌了。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宋朝的酒类专营店

取酒分销而又兼营筵席的酒楼就是“脚店”,《清明上河图》中亦有“十千脚店”一例,其下有称为“拍户”或“泊户”的直销小店。

脚店是比正店更低一级的酒家,之所以是低一级,就在于其只能卖酒而不能酿酒,这是政府严格规定的。如果进行私酿私卖,被政府发现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如私酿酒三斗(75斤),私制曲15斤,店主便会被判死刑。相比于数量稀少的正店,脚店遍布城乡,属于服务百姓的下层小铺。脚店从事酒生意,只能在本地的正店批发酒。

所有经营酒家须注册登记,酒家规模等级有清晰的分类,经营功能有明确的界定,店面统一悬挂酒旗、酒饰展示,有严明的违法经营处罚条款……这一系列措施,说明政府对酒业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在政府的重视下,酒业发展也带来了丰厚的税收。在北宋初期,酒税达万贯,占全国货币税收10%。神宗时(年)酒税升至万贯,占货币税收的25.9%,占全国总税收的18%左右。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聚饮不过三

北宋时期酒业虽发达,但仍保留与历朝历代对聚会饮酒的管控态度。在《清明上河图》的描绘中仍然严格地保持着聚饮不超过三人的例俗。虽然饮酒、聚餐不断出现在《清明上河图》画面上,但每处都恪守了北宋时期的规章制度,呈现的是中规中矩的社会风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