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的号怎么挂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22482.html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一个节气,那么古人在清明的时候除了扫墓祭祖之外还有哪些日常活动呢?今天我们就从古诗词里来窥探一二。这个时节,扫墓祭祖从唐宋已成为常态,所以就不必赘述,我们来看看古人们在这一天或者这段时间的某一天都会做些什么呢?
一、早晨
已经谈到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严禁烟火,所以大部分人家应当是重燃火炉生火做饭,重新进入新一天的人间生活,也要为祭扫做准备。但也有人的一天不是这样开始的,比如
1.读书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诗人的一天这样开始了:春光明媚,他却顾不上赏花踏春,也没有饮酒浇愁,如同隐居的僧人一样平平淡淡地过活,从邻居家讨来的火种,点燃了凌晨书桌上的烛火供他念书。这是寒门士子的一天的开始,只有发奋苦读才能有功成名就的一天。全诗看似落寞惨淡,可是最后一句很妙,新火分与“读书灯”,瞬间让人充满斗志,仿佛点燃了希望火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于是心胸豁然亮堂,情感得以净化。
2.忧愁
清明二首
唐·杜甫
其一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其二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翻译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搜,就不在此罗列,以免有凑字数之嫌。但是从第一首第一句我们看到了伟大诗人杜甫的一天是这样开始了:早起匆匆赶路,天气晴朗春色正好,可以清晰的看到那小舟荡漾在湖水之上。天气晴好,不是“雨纷纷”,但他无心欣赏,晚年多病的他仍然是“欲断*”。从三四句到第二首都是一概地诉苦悲叹,感叹时运不济,有才无人赏识,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据资料记载,《清明二首》写于公元年(大历四年)春,当时诗人由岳州南行,拟往衡州投靠湖南都团练史、衡州刺史韦之晋。因为他在公元年(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从此离开朝廷,开始最后十余年的飘泊生涯,直到公元年(大历五年)病死于洞庭舟中。所以诗圣的这个清明就是这样开始了充满愁绪的一天。
3.与朋友聚会
清明呈馆中诸公
明·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每逢佳节倍思亲”,全家团聚扫墓祭祖的清明也容易触发客居在外的游子的乡思。高启这首诗所抒写的心情也大抵如此,只是它表现得特别含蓄委婉、曲折隐微,把这样的愁绪和思念都付诸美酒,与同事朋友一起“今朝有酒今朝醉”。
二、白日
1.踏春游玩
清明时节,如果不下雨那是个探春踏春的好时候,“春风又绿江南岸,”“千里莺啼绿映红”,“桃花似火柳如烟”,怎能不令人赏心悦目。所以你看,有诗这样写: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苏堤在杭州西湖,苏轼主持修建,清明时节正是风吹梨花的时候,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等到傍晚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吴惟信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西湖美丽的苏堤和游人游春热闹的场面,以及游人散后幽美的景色。春光明媚,令人陶醉,西湖又是比“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把它和西施相比,“淡妆浓抹总相宜”。正是良辰美景,或许还有佳人相伴,多美啊!
2.相亲约会
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
宋·秦观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在这首词里写,晴朗的天气陶醉了外出游玩的少年郎,外面一片花团锦簇,莺歌燕舞。他想起了和心爱的人在垂柳下相逢。现如今春光还是以前的春光,“年年岁岁花相似”,可他伤感那个爱惜花朵的人已经看不到了。只能独自歌吟,独自流泪。
清明时节,接着扫墓祭祖、踏春出游,很多青年男女就趁着这大好春光,趁着自己大好年华在外面相亲、约会。当然,一般不是选在寒食清明两天,而是整个清明节气期间。
3.干农活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清明期间该是要种瓜种豆的时节了,而这时候南方也开始翻耕田地播种玉米大豆等等。不过这类的诗歌比较少,农忙时节的更多写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4.其他
清明时节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一般是儿童和少男少女的生活乐趣。
三、夜晚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傍晚入夜,多数人家是没有别的娱乐活动了,与家人谈笑相聚,吃吃喝喝便洗洗睡觉。但也有睡不着的骚人墨客,就听听丝竹,排遣寂寞。比如这位: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在这个清风习习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一个人独自在刺史府里绕着回旋的走廊走走停停,听着远处弦管乐声默默欣赏着院中盛开的花。白居易晚上睡不着,就出来赏月赏花,听听远处传来的丝竹管乐之声。
最后,还是以一首经典的清明诗结尾,这也是笔者会背诵的第一首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用《清明》诗改写的短剧(括号里是动作表情等舞台提示,没有的是对白或唱词),大家看个新鲜:
时间:清明时节
背景:雨纷纷(近景)、杏花村(远景)
地点:路上
人物:行人、牧童
行人:(欲断*)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