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闪亮的坐标丨生命矗立丰碑精神如炬励后人 [复制链接]

1#

清明节前夕,本报多路记者深入烈士故里,敬献心香一瓣——

生命矗立丰碑精神如炬励后人

编者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长沙是一座红色之城,英模人物层出不穷,红色基因积淀深厚。每一位英雄先烈都是星城人民最闪亮的精神坐标,传递着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激励着红色血脉的生生不息,推动着红色土地的翻天巨变,见证着幸福之城的勃勃生机。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又是一年清明时,星城人民云祭英烈、遥寄哀思,在深切缅怀先烈中感恩时代,珍惜当下,豪情满怀开创未来。

郭亮小学

郭亮故事人人知晓人人会讲

最闪亮的坐标

郭亮小学创建于年,原名为东山寺初级小学。年3月29日,郭亮同志英勇就义于长沙司门口,国民*反动派将郭亮同志的头悬挂在东山寺戏台上示众三天。望城铜官人民为纪念郭亮烈士,年将东山寺初级小学改名为郭亮学校。年改名为郭亮中心小学,年改名为郭亮小学。年上半年迁址于潭洲社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朱华

湘江河畔,远远望去,一排古香古色的黑瓦灰墙内,数栋红白相间的教学楼上数个五角星闪耀;走进校园,12座大型陶罐映入眼帘,有的画着郭亮夫妇肖像,有的记载了郭亮烈士的就义书和他读书时期写下的爱国诗歌,有的则描绘了“郭亮带兵抓郭亮”等革命故事……浓浓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无不提醒来访者,郭亮小学到了。

再往里走,来到几栋教学楼围绕的中央广场上,年轻的郭亮雕像矗立中央,成为校园里最引入注目的风景。

“我以青春的名义,面对革命先烈,庄严宣誓,我们将继承烈士们的遗志,祖国至上,勇往无前,无坚不摧……”清明节到来之际,师生代表正在这里举行庄严的宣誓,以此纪念烈士,表达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

下午1时半,红色文化课堂准时开讲。在五年级教室的电子屏上,呈现出郭亮的就义书:“灿英吾爱:亮东奔西走,无家无国。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此嘱。临死日郭亮。”“年3月27日,因叛徒出卖,郭亮被捕。3月28日,敌人派重兵押解郭亮到长沙,29日凌晨2时左右在司门口秘密将郭亮杀害。牺牲前,郭亮给妻子李灿英留下这封遗书,字里行间表达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和对后辈的期望。”年轻的刘幸竹老师深情讲起郭亮英勇就义的故事,孩子们则认真做着笔记。

“很自豪,我是郭亮家乡人,从小就听过郭亮的故事,如今我也要讲好郭亮故事,让更多人传承烈士精神。”郭亮小学五年级学生李陈鑫是郭亮小学的红色故事讲解员之一,“学校每周都有红色文化课堂,还有郭亮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这些都让我进一步了解了郭亮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他说。

在郭亮小学,郭亮的故事人人知晓,人人会讲,郭亮成为每位师生心中的精神丰碑。

“学校不定期组织同学们分批到陈列室参观学习,由小讲解员讲郭亮故事,还会举行红色主题的作文、绘画、手抄报比赛等,开展红色文化学习。由于疫情形势严峻,今年的清明节没有组织大型的祭奠郭亮烈士的活动,改为向郭亮烈士宣誓活动。”郭亮小学校长谢恩介绍,学校以“郭亮”命名,因此特别注重以革命精神鼓舞和激励学生。学校不但精心用红色元素妆点环境,还常态化在课堂上开展红色教育,让学生全方位感受沉浸式的红色教育。

记者感怀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来到革命烈士郭亮的家乡,这里红色精神代代传承,演绎着不朽的传奇,延续千年的窑火依然旺盛,敢作敢为的干事劲头蓬勃,铜官人正凝心聚力直奔“文旅融合的标杆示范、城乡统筹的标杆示范、基层组织建设的标杆示范”的发展目标。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在郭亮小学,无处不在的红色文化,深入人心的红色精神,特别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那股热爱崇敬之情,令人动容。让红色基因融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灵*深处,培养一大批心怀志向的少年,让他们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是传承烈士精神最好的方式。

开慧镇

“四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最闪亮的坐标

开慧镇位于长沙县北部,距长沙市中心30公里。开慧镇是毛泽东同志早期从事过革命活动的地方,是杨开慧烈士、缪伯英烈士的故乡。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宁霞

“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每一位英烈都应该被永远铭记。”4月4日上午,长沙市民王宁带着三岁的女儿来到杨开慧陵园祭扫,并让女儿在汉白玉塑像前献上一束鲜花。

杨开慧纪念馆占地约亩,由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馆、杨公庙四部分组成,内有故居、陵园、杨公庙三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杨开慧纪念馆都会迎来参观和祭扫高峰。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市民用“云祭奠”来表达对先烈的追思。

00:59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舞。”杨开慧烈士墓碑上,《蝶恋花·答李淑一》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的无限深情。因杨开慧烈士而得名的长沙县开慧镇,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色基因,是开慧村的核心名片,这里留下了杨开慧烈士的成长和革命足迹,也将“牺牲我小、成功我大”的革命热血和奉献精神铭刻于此。

春日的暖风从思慧湖徐徐吹来。紧邻杨开慧纪念馆的余家坳,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已基本成形,记者看到,公园步道干净整洁、美丽庭院景色宜人、生态菜园绿意盎然、传统楹联惹人注目,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田园风景画卷正徐徐铺开。开慧镇开慧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屹伟介绍,余家坳组结合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做好人居环境整治,现如今有“颜值”更有“气质”,今年全村的集体收入预计会达到万元。

走在长沙县开慧镇,村村有故事,步步有惊喜。论红色文化,这里还是中国共产*第一位女*员缪伯英的故乡;论乡村休闲,这里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白天可以采茶叶、晚上可以数星星;论研学旅行,这里出过杨昌济、缪芸可等众多教育名家,书香氛围浓厚;论特色项目,通用航空机场里的直升机可以一圆众人的飞行梦。

红色旅游、绿色乡村、橙色教育、蓝色航空,这是开慧镇正着力打造的“四色”产业。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革命烈士的精神弘扬好,把革命烈士的家乡建设好是今天开慧人的责任与使命。”开慧镇主要负责人介绍,开慧镇将坚定不移聚焦“红、绿、橙、蓝”四色产业经济发展,围绕“一果一茶一民宿”做精文旅融合,释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乘数效应,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建设品位,增强发展后劲,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开慧样板”。

记者感怀

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家乡。近年来,开慧镇聚焦“红色旅游、绿色乡村、橙色教育、蓝色航空”四色产业发展,做精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在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中开创了新格局,彰显了新担当。

穿梭于小镇中,记者领略到,通过深挖名人故里、通用机场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教育研学、低空旅游等新业态,开慧镇特色文旅小镇的内涵逐渐被丰富,这里不仅让人能感受到红色故里所蕴含的默默温情,更能体会到红色热土迸发出的强劲发展之力。

乡村振兴路,风起正扬帆。当前,乡村振兴的大幕已拉开,开慧镇正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做出特色,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开慧样板、开慧示范,一幅美丽乡村共富图景正徐徐展开。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定当得以全部实现。

淮洲村

红土地上,村容更美村民更富

最闪亮的坐标

红*杰出的青年将领、最年轻的*团长、革命烈士寻淮洲,年8月出生在今浏阳市社港镇淮洲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曾率领部队屡建奇功,年12月牺牲时年仅22岁。年“双百”人物评选中,他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黎铁桥

清明节前夕,记者从长沙驱车前往浏阳市社港镇淮洲村采访,看见这里山河秀丽、花团锦簇,真是一处人间胜景。确实,这是一块红色热土,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春光明媚。记者来到寻淮洲故居,发现淮洲村村民委员会在门上张贴的一张告示,说是因疫情防控要求,寻淮洲故居暂停对外开放。记者在故居附近遇到了担任寻淮洲故居安全员的寻仕堂,他今年65岁,寻淮洲是他的叔爷爷(二祖父)。寻仕堂告诉记者:“寻淮洲21岁当红七*团*团长,是红*杰出的将领,可惜在22岁时就牺牲了,所以我父亲也没有见过他。”他说,寻淮洲的母亲胡聘秀活了90多岁,自己小的时候经常听她讲寻淮洲的故事。寻淮洲小时候家里穷,他很小就立下了“与国家做些大事业”的志向。

“我叔爷爷十几岁就离开老家干革命了,年2月他在江西茅坪加入中国共产*时,只有16岁。当时还是毛泽东亲自主持他的入*仪式呢。”说起叔爷爷寻淮洲,寻仕堂的话语中充满了敬仰和怀念。

02:03

在故居外面的石桌旁,淮洲学校校长、寻淮洲故居的兼职讲解员廖丰庚向记者介绍,寻淮洲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这里参观学习的游客很多,故居下面的停车坪里经常停满了车。廖丰庚说,作为兼职讲解员,附近的中小学校组织师生来参观学习,他只要没课就会赶来做讲解。“让孩子们从小知道革命烈士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也是我们做教师、做校长的一种社会责任。”

淮洲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寻玉珍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围绕红色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绿色产业,村容村貌变得更美了,村民变得越来越富了。以前不少村民在外面做生意、务工,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回到村里干,从事水果、荷莲种植,或者种粮、种烤烟、开农家乐。淮洲村先后获评湖南省两型村庄、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长沙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等。“我们淮洲村今后将会变得更美,村民们会更乐意在家门口赚钱。”她说。

记者感怀

英烈已逝,精神永存。“我们记得烈士的名字,烈士就没有死,就一直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永远牢记革命烈士的英名和伟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后来者对革命烈士的心声,也是每一个来到寻淮洲烈士家乡、寻淮洲故居参观学习的游客的庄严承诺。

寻淮洲故居于年修复并对外开放。记者获悉,今年是寻淮洲诞生周年,为更好地宣传革命烈士献身崇高理想的光辉事迹、进一步发挥好烈士故居的红色教育功能,浏阳市将对寻淮洲故居及周边环境进行提质改造。

山河无恙,人民安好,已如您所愿!愿脚下的这块土地永远春色盎然。

树湘故里

打造文旅融合样板

最闪亮的坐标

树湘故里位于长沙县福临镇,由陈树湘故居、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树湘纪念广场组成。年,开国中将韩伟之子韩京京捐赠的陈树湘烈士铜像回归故里,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正式对外展出。年相继对外开放了陈树湘故居、树湘纪念广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李静

清明时节,阳光初绽。树湘纪念广场上春花灿烂,似在告慰英*。

“往年清明节,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群众都会自发走进树湘故里,以鲜花祭奠英雄,以深情寄托哀思。”陈树湘宣讲团团长杨义告诉记者,虽然今年清明节树湘故里因疫情不对外开放,但仍有不少市民群众通过“云”祭扫等方式缅怀树湘烈士。清明节当天,福临镇全体机关干部也将集体向陈树湘雕像敬献花篮,并重温入*誓词。

“忠肝义胆为国殇,志诚热血洒湘江。”杨义说,陈树湘是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断肠铭志”的壮烈事迹和“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革命誓言感动着千万人,他绝对忠诚的精神品质也永远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不断前行。

02:11

纪念先烈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英雄精神,汲取奋斗的力量。

近年来,福临镇先后建成了陈树湘烈士事迹陈列室、树湘纪念广场和陈树湘故居并对外开放,供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曾经的福临镇枫树湾就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如今因是树湘烈士故里而被人们熟知与敬仰。”长沙县福临镇文化站站长杨琮介绍,树湘故里就在风景秀美的影珠山下,如今的福临镇有着“树湘故里,影珠福地”的美名,每到节假日,树湘纪念广场、陈树湘故居和影珠山抗战遗址公园等景点都是人流如织,福临镇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红旅小镇。

杨琮告诉记者,近年来福临镇在文化站基础上升级改造建成了“福临驿站”,驿站集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创产品展示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功能于一体,成为福临镇旅游服务的“前台”。

“我们引入本地文旅企业入住驿站,探索*府搭台、公司经营、村集体入股、农户参与的模式,全面整合树湘故里纪念地和影珠山景区资源,通过做美山水资源、做厚文化内涵、做长产业链条、做优服务品牌,助力福临乡村振兴。”杨琮介绍,近年来福临镇围绕“红旅”做文章,为村民打开“生态+文旅”经济发展的“天窗”,不仅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村上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乡创业。

如今,镇上的村民有的开农家乐,有的直播卖土特产,还有的合资进山开民宿,凭着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生态环境,红色土地上的人们一同走上了奔富之路。

记者感怀

他是悲国悯人、毁家纾难的斗争模范,他是官民平等、能上能下的团结模范,他是服从命令、忠于国家的战斗模范,他是牺牲局部、保卫全局的革命典型……清明时节重走树湘故里,杨义老师如此向我介绍陈树湘烈士,一个立体的、饱满的陈树湘浮现在眼前。

虽然树湘烈士的生命定格在29岁,虽然树湘烈士在牺牲83年后才回到家乡,但树湘烈士的故事历经风雨而不朽,饱经沧桑而弥新,一直在家乡代代相传,也一直激励着家乡的*员干部接过“对*忠诚、以民为本”的接力棒,继续为人们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而不断努力。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如今的枫树湾,风景更美了、道路修通了、人才回流了、村民致富了。如此,应当是告慰烈士的最好方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