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六百年春燕衔泥筑暖巢,廿九代薪火相传写春 [复制链接]

1#

擂鼓山下桑梓地,五泄江边鱼米村。

后生不知由来久,故老相传渊源深。

花开两枝本同株,姓分二家原一门。

三才并出座主叹,四维兼修儒道真。

德高明清耕读史,望重汉唐社稷臣。

金章从戎报国恩,若水主*著民*。

太平庵里忠常在,燕翼堂上泥犹新。

六载八校功不负,续谱修碟叶归根。

古语有云:“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修家谱正是中华民族追根寻祖、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人们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世子孙,以此证明家族的存续,以此明了家族的流变,以此了解家族的兴衰。这就是家谱,它写在纸上,传在口中,记在心里。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家谱是我们的根脉所系。家谱在,人生有来处,家谱续,家风有传承。家谱上记录下祖先的治家格言,让我们后代子孙做人都能心中有“谱”。

“盛世修家谱。”当今中国国泰民安,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此时修谱,上得天时,下得人和。岁次辛丑,节逢清明,正宜念先祖、祭先贤,五泄上吴院朱氏亦迎来盛大圆谱庆典。

“活着姓朱,死后姓倪”,上吴院朱姓故老相传的一句,却道出家族本源。其先发祥于龙门山脉的富阳窈口十八厅基,自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先祖倪炤而下,遂由倪改朱,此后历千年风雨,人世沧桑,文脉传承,生生不息,终至根深叶茂,俊杰辈出。

惜荒乱岁月家谱中断,幸族中贤达倡议重修宗谱。既已发愿,阖族响应。族中贤达者,朱永祥、朱友法首倡其议,朱志宣总领其事,朱正祥、朱继承、朱作建等编校其文,汇合乡贤同道,不辞辛劳,寻根问祖,探亲访友,查询考证,衔接断代,梳理支脉,终由富阳宗亲倪毓佩绘图订名,汇编造册。前后历经六年,校订八次,上吴院朱氏宗谱终得重新修缮完毕,今日,我等朱氏各房各派宗族子孙,齐聚于此,共襄盛举,真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实在可喜可贺。

接谱

4月4日上午8点18分,上吴院朱氏宗族成员于同善桥头迎谱,喜请至上吴院祠堂——燕翼堂。

祭祖9点18分,在燕翼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童生捧盥进巾,长者沃盥净手。礼生亮烛焚香。

恭迎列祖列宗

众亲三上香

众亲三上香

众亲三上香

左右滑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