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又是一年清明时点点春雨念祖恩 [复制链接]

1#

又是一年清明时点点春雨念祖恩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追思的情怀,在纷纷扬扬而落的雨丝中,更显得幽深,这首从小便知晓的诗句,在长大后读来,多了一份怅然。

怀念逝去的亲人,怀恋过往的年岁,怀揣着淡淡的感伤,又是一年清明时,思念冗长,但随着我们自身生命越来越厚重和成熟,对于过往,对于这样的时节,亦会生出更多不同的感触。

怀念过去,不止是为了怀念,是为了更明白,我们为何而怀念。也为了更深的懂得,我们因为过去而存在于现在,该更好的珍惜当下。

礼敬祖先,慎终追远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千百年来都以孝为先,感念父母的恩德,感激祖先的荫蔽,感怀先辈们的教导,是清明时节最重要的意义。

因为有了一辈又一辈的传承,才有了现在的我们,我们因为过去而存在,而先辈们因着一份永久的怀念,永存于我们的心中。

礼敬祖先,慎终追远,我们的根因为祖先而世代扎根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地上,不论走多远的路,也不管经历多少的风霜,经受多少磨难,一旦想起遥远的家乡,便有一份心的归属。

吐故纳新,春和景明

清明时节,除了追思,我们还直面着生命中最大的议题-死亡,忧思深重在所难免,但清明的节气却又在万物复苏,春雨绵绵之际。

新发的树芽,在枝头经过雨水的浸润,显得格外生气勃勃,初开的花朵,傲然的对抗着雨的侵袭,更显娇妍。

清明时节除了祭祀祖先,自古还有踏青,植树,放风筝的风俗。聚集一家老小踏青游玩,亲近自然,享受春天的馈赠,也享受令心温暖的天伦之乐。

清明前后,暖阳莅临,春雨洒落,种植树苗的成活率很高,成长得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风俗,但植树还有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由此植树也有祈求长寿的意蕴。

放风筝一直以来是清明时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不仅白天放,晚上也放,过去有人将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让风筝飞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吐故纳新,春和景明,面对死亡而深思,是为了更好的珍惜现在,是为了更好的懂得生活。

在生命的整个历程中,经历无常,经历生死,经历大大小小的劫难,而每一次的经历都会成为一种经验,一次历练,增加生命的底蕴,增加我们的信心和坚韧,也让我们更加明理。

明理力行,愿行无碍

作为一名佛弟子,清明时节除了如法合理的祭祀以外,还可以诚心的诵读经典,念诵佛菩萨名号,回向给历代祖先,祈请佛力加持,以表对祖先的追思之情。

《地藏菩萨本愿经》称为佛门孝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尽孝道,在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而成的一部经典。

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事迹,宣扬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愿。

在此经中,释迦牟尼佛宣说自己入灭之后,至弥勒成佛以前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务由地藏菩萨负责。强调读诵此经可获得不可思议之利益,消灭无量之罪业。

《阿弥陀经》是无请而佛自说的一部经典,介绍了以阿弥陀佛本愿而成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意为无量光,无量寿。

无论哪一部经典,哪一佛菩萨名号,在清明时节如理如法,至诚为祖先读诵念诵回向,皆是孝心的体现,于人于己皆功德无量。

微妙佛音梵呗印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