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辛丑年)清明节又要到了,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清明节以它特有的内涵陪伴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走过无数个春秋冬夏,同时也在我们心底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情结。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的迅速传递,冲击了人们封闭的传统观念,传统“节日”的概念已经被“假日”所置换,那么面对观念上“破旧”和行动上“立新”的矛盾,作为信息时代的现代人还有没有需要过清明节呢?
答案是:当然要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自先人命脉,随历史风云,辗转N年。而今,虽先人躯体作古,精神血脉不应随之枯竭。
清明是对祖先功业的缅怀
清明节是尊重先贤,缅怀已逝生命,激发现有生命,纪念自己身边的、自己亲近的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的一个节日,它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根和本,也凝聚着中国人对于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
从古至今,清明节总以其特定的扫墓习俗,周而复始地提醒人们:祖先是我们的生命之源,祖先的功业是我们继续前行的立足之点,正是在不断的死亡、不断的新生中,历史得以伸延,国家与民族才得以存续。
缅怀的意义不单纯是对亲人的思念,更该成为一种民族的风俗,成为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我们对自己亲人每年一次的扫墓就是一个典礼,是敬祖报本观念的延续。
传递传统孝道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尊老敬老倡导孝道的民族,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清明节扫墓祭奠亲人,就是以身作则履行孝道,感恩祖先,感怀逝者,为小一辈做正面示范,向其传递真正的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亲人孝敬,一个有孝心的人在哪里都会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年轻人在外工作,借着清明节这个节日回家祭祖可以加强血亲之间关系的粘度。
言传身教,长辈在祭祖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孝顺,对于自己的子孙也是表率作用,清明节的时候祭祖更多的是起一个表率的作用,弘扬家风。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今天我们重建社会孝道,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清明节祭奠的方式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有雇人祭扫、鲜花替代烧纸、网上祭扫、信箱寄托哀思等等方式,但无论外在形式如何变化,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内核与核心价值观“孝”还需要我们以实际行动进行保护和传承。
我们无论何时也不能丢弃传统文化,重要的是不能丢弃传统文化的核心,按照生命科学的说法,就是“基因”不能变。祭奠的方式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只是外在的载体,这个载体是需要不断更新和变化的,但是“基因”要保护和保存好,核心的价值观要保护好。
今天的我们在清明节祭祖,就是传承家族的血统和信念,传承中国的孝道文化,继承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
清明祭祖是对祖先的崇敬和对亲人的思念;清明是逝者的欣慰,清明也是生者的责任。
忆过往五千年华夏文明,祖先在无数次困难与挑战中总结,经过一代代人传承,才成就今天的智慧与财富,为此,我们必须慎终追远,存一颗尊敬和感恩之心,履行孝道文化,以行动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脉搏。
清明也许能解决人类从未停止过这样的千古之问,我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清明也许能找寻到另外一部分的自已。
●京陇乡|荆陇古寨聚落变迁及抗敌史迹
●树高万丈根为本一一建潮胡氏裔孙探寻二世祖墓地记实
●拳拳赤子心、浓浓桑梓情——记胡万利和他的玉带塭
●胡姓人口第一大村:京陇,人口超过一个县,有着共同的先祖
●晨雨洒甘露、木本乎水源——探寻三世祖墓朝散公墓记
●追本溯源、开拓未来——记海丰石头乡宗亲认祖归宗纪实
●莘莘学子胡耿*同学勇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载誉归来
●尊祖敬宗,思源报本——胡氏雍公后裔举行隆重祭祖扫墓活动
●先祖灵佑,裔孙遂愿!一年重寻胡氏七世隐士祖墓!
资讯来源:京华胡氏,编辑/胡一宾。
广告招揽,建潮胡氏企业,公司,产品,等宗亲资源信息分享与互助。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