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5日9时51分
我们迎来
二十四节气中的
空气清澈
景物明晰
故而得名“清明”
“清明”不仅是节气
亦是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
祭祖、踏青、寻春
皆是这一日的关键词
关于洪雅人的清明的习俗
你又知道多少呢?
扫墓
扫墓的程序通常包括“浇坟”、“飘坟”,等坟墓整修完毕、换上新坟帽后,便开始祭祀,将带去的酒、饭以及荤素菜肴、点心水果摆供在坟前,并焚香点烛。接下来便要焚化纸钱给袓灵,有的在纸钱烧完后,还要在纸灰上洒酒,称为“奠酒”;最后,扫墓者按辈分长幼,先后在墓碑前叩头或鞠躬,以缅怀先辈,寄托哀思,有的还在离去前绕墓辞行。
祭祀
洪雅人把在家中为袓先设供祭奠称为“祝飨”,也叫“作饷”。清顾禄《清嘉录》中曰:“人无贫富,皆祭其先,俗呼过节。”这里所说的过节,并不是指一般性的节日,而是特指举行家祭,其实也就是为列祖列宗过节。按照旧习,清明填坟前要是不祝飨,称之为“填空坟”,即被视作对祖宗心不诚。祝飨时,要焚香点烛,供上酒、菜、饭,并焚化纸钱,合家叩头礼拜,以示缅怀先人之诚。
插柳
插柳和戴柳是清明特有的风习。“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绿云娇。”在洪雅,杨柳泛指柳树。作为春季应时佳木,柳树得春气之先。当田野里尚是一片苍茫之际,柳树最先绽放新芽吐出新绿。在春风中摇曳的柳枝,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易栽易活的生存特性,更先吃出强盛的生命力,所以清明沿袭了插柳、戴柳的风习。
踏青
清明节又是“踏青节”,是个春游的好时日。“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清明节到郊外上坟扫墓祭祖,这时春天过半了,春光明媚,万物欣欣向荣,所以古来在清明节就结合了踏青春游的习俗,不仅是大人、孩童、男子,连平日难得迈出门的妇女都能穿上新鞋履踏青草,探春、寻春。
放风筝
清明节“放风筝”是一种游戏兼具禳灾的民俗活动,源于清朝。“巧糊彩画飞蹁跹,乘风起舞绿杨天。”清朝习称风筝为纸鸢、纸鹞,当时人有“清明断鹞放灾”的说法,扫墓时带着风筝上坟,扫墓祭拜后就在墓地放风筝。人们将要禳除的灾祸、病情写在风筝上头,然后将风筝放上天际,等到风筝随风高飞、飞远后,就剪断丝线,意为让灾病随着风筝在风中消逝。
荡秋千
南朝时,便有了在寒食节荡秋千的风俗。唐代,因玄宗皇帝李隆基爱好秋千,称之为“半仙之戏”,所以士民相与仿之,这一游戏在民间便普遍推广开来。唐代诗人杜甫《清明》诗中有“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的描写,可见当时清明荡秋千已极其流行。宋代,秋千之戏更为盛行。当年,皇家、贵族、富绅都在花园内设置华丽精美的秋千架,普通老百姓则往往在空地上竖个简易木架以作消遣。
清明是一个充满怀念的日子
对故去亲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也让我们对他们的永远感恩
综合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