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治疗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正所谓“一朝春醒,万物清明”,纵观中国文学史上,中国历代著名诗人的“清明诗词”中,既有伤情的一面,也有开心的一面。唐末《长安清明》中就描写了“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的欢乐场景。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一起回味下古人过清明的N种打开方式。
清明踏青醉游人
清明时节,风清日丽,正是出游的大好时光。因此,踏青赏春就成为人们清明期间的一种重要活动,倾城出游,香车宝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
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
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
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这两首诗都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清明踏青的盛景。可以看出,古人已经把祭祀、游乐结合起来,而且往往把这种踏青作为清明节的重头戏,使得肃穆恭敬的清明节增加了回归自然、享受人生的世俗内涵。
由于踏青是一项有意义的习俗,因此代代流传。
清明插柳柳成荫
寒食日题杜鹃花
唐曹松
一朵又一朵,
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
总在此花枝。
山塘擢歌
清杨韫华
清明一霎又今朝,
听得沿街卖柳条。
相约毗邻诸姐妹,
一株斜插绿云翘。
清明节插柳枝、赏杜鹃,也受到诗人歌咏。曹松写道“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意思是杜鹃花怒放枝头,给禁火的清明节带来了“火焰”。
我国古代清明插柳折柳戴柳的习俗,始于唐朝。唐高宗于三月三日游春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后来,老百姓将此演化为插柳,每逢清明,家家户户将柳插在井边。
“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草木回青,万物萌发,柳又是最早给人们报告春天消息的植物,所以,柳也就成了春之信使,清明节也就成了春天到来的标志。
现在,很多地方的人们会选择在清明节植树,寓意为“种下希望、插柳成荫”。
芳径与谁寻斗草
斗草又称斗百草、斗花,是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快乐游戏,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宋代,人们在端午、春社以及清明,都有斗草活动。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
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昏疏雨湿秋千。
斗草的范围很广,花草、树木、蔬菜、水果都可以选来斗。斗草的玩法分为文斗和武斗两种。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是古代女孩子之中的最流行的一种。女孩们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比赛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谁能坚持到最后便是赢家。武斗的玩法则比较受男孩的欢迎,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多为车前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在唐代,斗草不仅仅是妇女儿童的最爱,成年男子也对此颇好。李商隐、李白的诗中都曾提到过斗草。“如何斗百草,*取凤皇钗”,“百草巧求花下斗,只*珠玑满斗”。
墙里秋千墙外道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重要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唐韦庄
满街杨柳绿丝烟,
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
女郎撩乱送秋千。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荆楚岁时记》记载,每年的春天,人们把长绳拴于高大的树叉上,女子穿着五彩缤纷的艳丽服装坐在上面,前后摆动,在空中起飞荡漾。唐宋时,荡秋千被称为“半仙之戏”,深受广大妇女的喜爱。宋人沈遘《清明后书事四首》说少年“可惜男儿轻壮力,为他红粉送秋千”;说少女“游罢不知蚕事迫,寤言犹自说秋千”。
蹴鞠屡过飞鸟
足球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大运动,其影响遍及全球。而“蹴鞠”就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年,国际足联和亚足联宣布,中国是足球的故乡,世界足球运动的起源地是山东淄博。而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寒食城东即事
唐王维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
不用清明兼上巳。
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寒食城东即事》,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纷纷走出户外,踢球、荡秋千,十分热闹。王维还感慨说,年轻人应该每天出去游玩,何必要等到清明节呢?
当时男儿在清明蹴鞠,多爱炫耀其身手和高超球技,目的一是为了吸引妙龄少女,二是为了求官,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因为踢得一身好蹴鞠,飞*腾达。
忙趁东风放纸鸢
寒食日早出东门
唐罗隐
向谁夸丽景,
只是叹流年。
不得高飞便,
回头望纸鸢。
村居
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明节古人必定会放风筝,不仅白天放,夜间也要放。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老人们常讲,清明节前后是一年中放风筝最好的季节。因为春季的风自下而上,风筝因受到这样的托力而飞起。清明节之后,风力时而强烈、时而微弱,方向也不一定。现在,清明节前后放风筝依旧是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