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茶酒每周三更新带您了解茶与酒的知识
一乙酒博物馆·中国酒系列(酱香型)
没几天清明节就到了,有酒友提问:
清明节是祭奠先祖的日子,究竟能不能饮酒?
当然可以饮酒,而且饮酒风俗古已有之。不信,你看下面这首最常见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虽未直接写饮酒,但寻找酒家的目的显而易见。
早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清明节就有相应的饮酒活动,饮酒不受限制。清明节里,一般举行家宴时,都要为去世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像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和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另外,有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在古代为寒食节。所谓“寒食节”即是在当天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的,人们可以通过饮酒的方式增加点热量。
后来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时间太接近,于是渐渐地两个节日便合二为一,仅仅留下了今天的清明节。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清明节习俗不断发生变化,但扫墓、踏青、郊游这些活动,至今仍被人们重视。而且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对先祖的缅怀和祭奠,还是对春天大自然美景的享受,饮酒,不管在野外或是家里抑或是酒家,依然是少不了的,现代人多以白酒和*酒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
北宋诗人王禹偁曾这样说:“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无论是扫墓祭祖,还是踏青郊游,都少不了酒。另外,清明节祭奠先人,有些曾经是自己的长辈或伴侣,喝酒也可以借酒浇愁,减少些伤心的情感。
除了饮酒祭祖外,清明还有下面这些习俗。
1、踏青出行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2、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4、放风筝
这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5、吃青团
青团是用浆麦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青团古时作为祭祀的佳品,而现今也成为春游小吃的选择。
最后,请记得扫码下载“我的酒铺”购买精选好酒各类酒品饮料,冲调产品,轻松一键选购。爱喝酒的你不要错过哦~END●清明将至,你还不了解“明前茶”?●深度认识中国八大名酒(以第二次评酒会为例)●泡制药酒的四大误区,越喝越伤身!●白酒不醉,啤酒两瓶就上头,你遇到过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