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又到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我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致始于周朝,发展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先只不过是一种节气的称呼,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曾写道:“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即清爽明净之风。它作为时序标志的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知,在汉朝便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清明作为节日形成于唐朝时期,可是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的相交之日,即冬至后的一百零八天,和寒食节相隔不远。据说介子推死后一年,晋文公率领文武大臣登山祭拜介子推,发现介子推逝世之时所倚靠的老柳树竟死而复活,便将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作清明节。
宋元时代,清明节渐渐替代了寒食节。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渐渐将寒食节与清明节放在一起,多在清明时节举办上坟扫墓等仪式,用于祭祀先祖,怀念去世的亲人。
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清明扫墓这个传统可能要改变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祭扫方式,寄托哀思,心诚则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