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任劳任怨,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永远镌刻记忆的深处。
——闫国英
深夜,临窗而立,夜静悄悄的。又到清明节了,思绪万千,让我想起很多往事。扳扳手指头,母亲走了也28年了。想念她的音容笑貌,一幕幕的在脑中,像电影似的放映。夜阑卧听,风吹拂大地,那些岁月进入梦中。
母亲是爱子的。听家里人说,我从小体质弱,生下来之后,总是哭声不断。一哭嘴唇发紫,很长时间才能慢慢地缓过神来,微微喘气。这一声声的哭泣,让母亲一次次的叹息,生怕自己孩子有什么不测。
家里人口多,全靠父亲一人上班养家糊口。两个姐姐,哥哥上学要花钱。奶奶年事已高,母亲在家种地。母亲为了能给我看病,她茶里省,饭里省,总是计划的花钱,绝不铺张浪费。
听说乡镇有一个陈氏医生,能妙手回春。母亲将积攒的一分一分,一角一角,一元一元的钱带上,将我抱到医生家。量了体温,开了药方,花了带着体温的银元。服药之后,一天天,一月月,我变得活泼可爱,病怏怏的样子也逐渐消失。那年我不到一岁。
母亲是勤劳的。家里的农活儿,母亲全部承担。我七八岁时,村子里的荒地多得数不清。“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开荒种田”,母亲如是说。说干就干,母亲扛着镢头、耙子带着我上路了。走了十几分钟,到了一个坡上。她用镢头刨土,面前划出彩虹似的半圆,镢头落地,刨完土,耙子一一梳理,土松软的像一块大酥饼。就是这样一镢头一镢头,一耙子一耙子地开垦了几十亩地。种玉米、种葱、种土豆、种豆角、种葵花籽......如果换了我的话,那怎能开垦出那么多良田?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自己的体力不能与娘相提并论。
为了生活更好点,母亲硬着头皮借了外债,买了三头猪。从我记忆起,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早晨,首先为我们做早餐。然后种田,种菜,喂猪,为我们缝补衣服。因为母亲身体高大,还挑水挑粪。父亲工作在外边,那时交通不便,很少回家。母亲挑起重担,这对一位女人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那些猪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也膘肥体壮的。每到年底,腊月十几时,将猪卖了,卖猪的钱换回布料,给我兄妹们做新衣服。至今我还记得那黑黑的三头猪,还有那蓝色的裤子。
母亲是仁慈的。上世纪80年代,农村的吆喝声是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一旦听到叫卖声,老老少少,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三三两两不约而同站到街上。有的只看货不买东西;有的花钱买物品;还有的只为热热闹闹说说笑笑。
那卖物品的,或者收烂货的,活儿处理完,已是下午两三点。他们饥肠辘辘,母亲看在眼里。走在他们跟前同情地说,到我家吃饭。他们也就应允了。虽然自己家并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这些街头小贩们,让他们喝得饱,吃得饱。这也是在那个年代少见的。
母亲是节俭的。记得一次,父亲的同事来到家。母亲穿着一件多年前的打着补丁的蓝花花衬衣。叔叔对父亲说,这是你妈妈?我们姐妹们顿时傻傻地愣住了。虽是一句不知情的问话,但母亲的确比实际年龄显老。额上的沟痕累累,又因为长年的在地里摸爬滚打,明显少了年轻时的风韵。就连穿得那件衣服也足以载入史册。记忆中,总是那件蓝花花的衬衣,洗了又洗,补了又补,真不知穿了多少个年头。我们劝她不要穿那件衣服,她却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我13岁。
后来,母亲一直种田。风里来,雨里去,积劳成疾,终因身体扛不住而倒下。我读中师时,五月回家与她的一次见面,竟成为最后的诀别。那些葵花子还泛着香气,母亲,你在天堂还好吗?
岁月在时间的河流流淌,回眸过去,清音渐逝。但母亲的任劳任怨,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却永远镌刻记忆的深处。天终究是会亮的。一声鸡啼,惊醒睡梦中的我,隔开了我与母亲多年的温存和美好。
屋里大叶海棠花映入眼帘,我不由得写下一首小诗
/p>
小小的花,
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抚摸。
惊慕花朵的明艳,
叶儿的碧绿,
阳光的朗照,
爱心的浇灌。
母亲啊!
难道你不是那春光吗?
写于.4.3
闫国英,山西省交城县人。笔名绿荷,中学教师。喜欢音乐,热爱文学,酷爱古诗词,闲暇时动动笔墨。我手写我心,暗香浮动,拨动心弦,温润生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月同题共振:想
年4月振题启封——想
同题共振|*乐能:四月·樱花·想见你
同题共振|杨富昌:想吧
同题共振|李国梅:想你时,你在天边
同题共振|胡秀红:岁月无法抚平的创伤
同题共振|郭少华:榆钱馍
同题共振|俞永*:想起林老师
同题共振|陈宏:夜半怀想
同题共振|远方:如果想,便可以实现
年4月赠书奖励振文阅读量的前五名,赠书由“水先生的小书屋”提供。上榜振友可任选小书屋内藏书一本。
“小书屋”最近上新“名师作文课”丛书,另有三种配套统编教材的系列,一种是百余位名师参编的“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另一种是配套单元作文教学的“读课文学写作”,还有一种是“名著阅读周计划”,欢迎老师们选购!
书
屋
点击中间区域的小程序码,可以直接进入“水先生的小书屋”,如有特殊需要,可直接联系“水先生的小书屋”店长小香,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