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曾经汫洲有个村庄的清明风俗令人匪夷所思 [复制链接]

1#

在汫洲,每逢清明,上山扫墓的标志就是“贵纸”,你只要看到那家祖先的坟头上压着白纸条,那便说明该家孝子贤孙已来拜祭过。纸条越多说明越诚心,纸条跟冥纸一样视为送给先人的用品,一般人都比较忌讳。

但以前在汫洲,却有一个村庄的风俗与众不同,甚至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就是七八十年代前广为盛传的“拌灯球”,且颇为隆重。

对于这个村庄的小孩来说,清明最高兴的事是上山把别人扫墓的坟纸收回来,每十几张长纸条叠成一叠,然后把两叠纸条的一端交叉拧绞使其连接,如此做几十个,再把所有绞接好的纸条叠齐,用倒吊树根扎紧(要留好一段做为绳头,以供提拉),使其变成一个巨大的纸球。

等待天黑以后,乡中青少年三五成群戴上草帽,来到宽阔的地埕或道路,每人手提一纸球,点燃后甩拌,甩拌的方式有多种,各自拿着自己的灯球沿着村口一条道路奔跑甩拌,这时的乡中极为热闹,有来看拌灯球的围观乡民,也有正在甩拌灯球的青少年,随着拌灯球的纸球烈火燃烧,点亮了整个村口,蔚为壮观。

纸球中间的部分因为拧绞,燃烧较慢,但它就象一个碳球一样,大家在晒谷场踢来踢去,一直到其燃烧干净或松散为止,甚是好玩,这个活动持续3一5个晚上,村民称之为"甩灯球"或“拌灯球”。拌灯球的来源无从追溯考证,据乡中老者介绍,这一习俗是一代代沿传下来的,拌灯球真正含义是用来驱除邪气,保平安的,又称:"拌兴盛"。

“甩灯球”需要很多纸条,所以在村庄周围的坟墓上的纸条,全部都会被收集干净,坟头因此变成光溜溜的。

这些小伙伴后来去到镇里读中学时,这种行为经常遭到其它村同学冷眼或惊呼,他们感到害怕或忌讳。再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个风俗也慢慢淡化而去,而现在,基本也没有人再玩这个游戏了,但年龄稍长一些的人,童年时百无禁忌的快乐还留在心里久久没有散去。

PS:今天汫洲麦克之老师捡到钱包一个,请失主联系老师领取,。同时为老师拾金不昧的精神点赞!

END

热爱生活,传颂正能量,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请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汫洲社区微论坛》

佚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