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试题试卷4高考复习古诗词阅读寒食 [复制链接]

1#
寒食清明七首古诗词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望友人所作的诗。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

B.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

C.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D.“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E.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①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8.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5分)

9.诗中,作者除了表达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还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司马光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并。

(1)本诗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2)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①

*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分)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徐铉

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

远巷蹋歌深夜月,隔墙吹管数枝花。

鸳鸾得路音尘阔,鸿雁分飞道里赊。

不是多情成二十,断无人解访贫家。

徐铉早年在南唐朝廷任职,由于与宰相不合,贬官泰州。到泰州后的第一个寒食节,友人成判官(成十二)去拜望他,故作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寒食”即寒食节,即清明的前一两日。开头两句“寒食”“清明”对举,是为了避免词面重复。

B.题目中的“赠”点明了写诗的缘由,本诗与李白《赠汪伦》《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属于赠别诗。

C.“常年”与“今岁”、“京华”与“海涯”形成对比,诗歌通过时空变化,主要表现了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D.颔联通过“蹋歌”“吹管”等带有音乐性质的描写,营造了一派热闹的景象,而诗人此时的情绪也随之变得热烈。

E.诗中“鸳鸯”“鸿雁”具有象征意义,“鸳鸯得路”指昔日同僚攀附权贵而显达,“鸿雁分飞”指志同道合的友人如今分隔天涯。

(2)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分)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分)

试题试卷:古诗词训练+寒食+清明寒食清明七首古诗词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一途中寒食答案:

1.(5分)(对一个得3分)D项,“北极”和“南溟”,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E项,“结句是诗人途中的所见所感”错,尾联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2.(6分)(每点2分)①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南方,难免有悲情。②浓浓的乡愁:途中思念故园,内心无限悲伤。③伤春之痛:暮春将去,时光易逝。

二寒食答案

(1)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2分)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1分)

(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分)

三壬辰寒食答案:

8.“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2分)。

9.①“寒食泪”表达了对故去亲友的怀念;

②“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

③“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想辞官归隐的愿望。(每点2分,共6分)

四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答案

(1)①描绘了作者在许昌道中寒食节气所见春天生机勃勃、风雨不歇的景色:绿竹青青,照映在附近水畔桃花灿灿、连村火红一片;春雨绵绵、阻碍旅人行途,酒旗摇摇、风吹天色将暮;②颔联、颈联写景,为诗人抒情做铺垫;红花绿竹、春雨春风,都是清丽可乐乏景,诗人细腻描绘却是为了抒发自己佳节孤独寂寥、羁旅漂泊无奈的情感,以乐景写哀请,倍增其哀.(2)①尾联运用了联想、想象的艺术手法(或答“从对方写起”“虚写法”);诗人想象幕府中的朋友们在清明时节饮酒的时候,其乐陶陶,酒席宴饮之间,朋友们可能还将诗人在外羁旅无归、驱驰赶路的事情当做笑谈.这里诗人不说自己想念朋友,而想象朋友们在想念着诗人,是“从对方写起”的手法;②诗人在尾联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背后,是诗人对自己孤独落寞的羁旅之愁的抒发,是对美好安宁生活的向往,是对幕府中朋友们真挚思念情感的流露。

(2)

五清明参考答案:

1.本诗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乐景写哀情。

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在地底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也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之情。

六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答案:(1)AE(2)对友人成判官到访的欣喜和感动之情;通过今昔对比抒发对往昔京华生活的怀念,对现在被贬、漂泊异地的落寞和怀才不遇之感.

七阮郎归西湖春暮答案:1.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2.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