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405/4603798.html1.自古以来,与清明有关的诗文极多,唐代诗人杜牧所作七言绝句,是最脍炙人口的名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2.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东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而唐代诗人韩翃的七绝写得极妙。诗中以“汉”代唐,暗寓讽谕之情。不过,把它作为一首客观描写唐代寒食风俗的诗来读,也是饶有风味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
3.以下是中国现代散文作家周作人对儿时所见绍兴清明习俗的描写: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花麦果做供,但不做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做一攒,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作“御形”,与荠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花麦果糕了。
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称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入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
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罢。”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
1.冥币——清明节所烧纸钱。烧纸钱的本意是希望亲人在阴间不受穷。在破除迷信的今天,沿袭这一习俗,为的是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感恩。旧时纸钱,多用土纸砸出四行圆钱,每行五枚的图案,较为经济,也较环保。一些商家仿照通行货币(甚至外币)的形制,制作冥钞,票面上甚至画上阎王头像,实属荒诞,亦不提倡。
2.小白花——扫墓祭奠之用。可以用白纸制作,做法是:重叠三至五张长方形的软白纸,折叠成波浪状,合起后成细条形,两端分别剪下一个角,再用棉线将细条的正中拴紧,展开合起的纸张,再将纸一层一层拉开成花瓣形状即成。除纸花而外,现在的人更倾向于鲜花。扫墓用的鲜花,以白百合、马蹄莲、白玫瑰、栀子花或其他素色的花比较适宜。亦可用松柏或草等植物。
3.风筝——传统的风筝由篾条、绵纸(或塑料纸)、麻绳等制作。形状如豆腐干的风筝制作是最简易的,其制作方法是:将截好的篾条做成王字的框架,把框架放在做风筝面的纸上,沿框架外三厘米处在纸上画出轮廓,再沿线剪下样本,然后将风筝面纸粘在框架上。在风筝的下端粘上风筝飘带,系好风筝线。这样一个可以平稳飞行的简易风筝就做成了。
史海揭秘:近代美国城市化下的“疫病”危机与转机!
史海揭秘:日韩岛屿之争:韩国是如何取得独岛实际控制权的?
在权力面前,什么人最不可靠?看古代宫廷就知道了,答案让人诧异
欢迎加哆来梦小子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