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癜风交流微信群 http://www.scarpelouboutin2015.com/zixun/1462.html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天,是中国传统节日,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更是中国的感恩节。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明节吧。
首先呢,感谢屈原为我们争取了端午节的宝贵假期,这是一个很热门的说法,虽然听起来不是很严肃,然而未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祭奠。
但是呢,事实上端午节的起源尚且有些争议,究竟感谢屈原还是伍子胥仍然没有定论。然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清明这个假期,我们应该感谢一位名叫介子推的贤士!
清明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宠姬麵姬生下儿子夷齐。为了使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砸姬对太子申生加以迫害。申生被逼自尽,公子重耳也被迫出逃。因为重耳德才兼备,很多贤士都追随他,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个。在逃亡途中,介子推割下大腿上的肉进献给久未吃到肉的重耳。重耳很感动,表示登上王位后要重赏他。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但他却忘了介子推。此时,介子推和母亲隐居在故乡介休绵山。有一天,晋文公在别人提醒下记起了介子推,并请他出山。但心寒至极的介子推不答应出山受封。
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晋文公下令“焚山”,不料想,介子推和母亲竟被焚而死。文公后悔不已。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并在此往后三日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寒食。于是,禁火和吃寒食成为寒食节的重要习俗,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还有一个小知识~就是在二十四节气里,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清明习俗
⒈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⒉踏青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
⒊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
⒋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