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许多人在这期间要祭祖、扫墓,寄托对故人的哀思。传统的焚烧冥币、燃放鞭炮等祭祀方式不仅充满着封建迷信色彩,而且严重污染人居环境,也极易引发火灾,给社会带来较大安全隐患。据中新网报道:年清明节期间,共发生火灾起。
清明节是祭扫的节日,缅古追思慎终怀远,对先辈的缅怀,是发自内心的,而非形式上的敬重。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可见,注重“清”与“明”,才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
清明祭祖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人把祭祖当成了单纯的炫富途径,诸如:祭送纸质小三、焚烧真钞,使祭祖充满杂质,流于形式,将单纯的哀思变得五味杂陈。祭祀重在于诚敬,这种不文明的祭扫方式,从一定程度上玷污了清明祭祀的本意,与清明节的“清”和“明”背道而驰。
何为清?即做人清洁、环境清洁。在清明祭祖时,应该少一些形式,多一份真诚,用文明时尚健康环保的方式来缅怀先人。献花、植树、网上祭奠等形式都能表达对已逝先人的敬重与追忆,先人地下有知,也会拍手点赞。
何为明?即明辨是非、心灵明悟。清明祭祖,不妨重温一次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明辨是非,明晰道理,来一次心灵的洗礼,保持环境清洁,心灵明悟。这样,相信后人也会为我们拍手点赞的。
新时代、新气象、新征程,让我们携手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亲朋好友,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活环境,共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作者:乌兰察布观察评论员吴晨)
欢迎向乌兰察布观察投稿↓↓↓
邮箱:wlcbg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