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回事 https://m-mip.39.net/nk/mip_4634163.html清明有感
郁郁葱葱草木深,
明明静静墓碑沉。
伏惟尚飨追怀愧,
祖上有灵恕子孙。
一年一度,清明时节,游子思亲,返回故里,奔向祖坟,祭奠先人,思潮泉涌,情不自禁。
看见郁郁葱葱的野草侵占着已故亲人的坟头,不禁潸然泪下,逝去的老人孤零零地和草木为伴,冷清,寂静,荒凉,空旷……想起这美好的生活,是先辈打拼的基础,想起自己住宿的明净宽敞的房屋,看看作古老人的墓碑沉没在*土青草之中,在明静空阔的荒郊野外坟茔却荒寂而拥挤,凡人皆有悲伤之心,都生感慨之情!追怀往事,恍若眼前,音容宛在,萦绕身边。子孙们虔诚地敬献水果酒品,多么希望能向生前一样慢慢享用!追忆过去,深感对去世老人尽孝不够,深怀愧疚,希望能得到先人的宽恕和原宥,这是子孙的祈愿,这是后人的哀思。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孝道的国度,提倡忠孝,而对已故老人的祭祀是孝道文化的一部分。《礼记·祭统》说:“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事父母”,它包括“事生”和“事死”两个层面,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延伸,它表达了子孙对逝去长辈的敬重和思念。“事死”是传统孝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中庸》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意思是,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侍奉已亡者如同侍奉现存者,这是孝的最高表现。孟子曰:“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可以看出,传统孝观念非常重视“事死”。“事死”也就是古人说的丧亲。曾子将丧亲之孝概括为“慎终追远。”慎终是父母死亡的丧葬行为,追远是父母死后的祭祀礼仪。可见,子女表达丧亲之孝的形式就是丧葬和祭祀。
清明祭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纪念活动,是传统孝道文化中后代对先人表达孝心的最重要的形式,这既是对去世老人的深切怀念,也是对后代儿孙的现实考验,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孝道的展现,既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生命的眷恋。
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宁。
写于年清明节前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