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诗
词
历代诗人们用生花妙笔,描绘出一幅幅清明节的生动图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正赶上细雨纷纷。
诗中的“行人”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想借酒排遣情绪,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掩映的村庄。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这首诗写清明节怀友,在清明这一天,园林风光更美好,晴朗的天气里,暖风吹起柳絮,因为寒食节刚过,新生的火种点燃,使得家家厨房冒出了炊烟,这使得作者非常怀念朋友,最后向朋友发出邀请,你什么时间能过来,我们一起在落花前喝酒。
《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
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
因风时复到床前。
?清明节有踏春赏花的习俗,而诗人却选择了关上门,独自睡觉,在一片寂静中,只有杨花好像来寻找、探望,被风时不时吹到床前。诗人表达了一种自在洒脱的情绪。
《清明》
宋·*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馀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首联写大自然桃李笑春风,而在野田荒冢中行走的人难免心生愁烦;颔联写春雷震动大地,春雨使得草木焕发生机;颈联引用历史上的故事,一个是吃人家祭祀后剩馀祭品却在妻妾面前趾高气扬的愚者(齐人,出自《孟子》),一个是宁可被烧死而不愿出来做官的贤者(介子推);末联感叹不管是贤者还是愚者,都是荒冢一堆。
这首由写景抒情过渡到感叹人生,发人深省。清明节祭祖扫墓,容易激起人对生死的思考。
《渔歌子·柳如眉》
唐·魏承班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柳眉云鬓、素手雪肌的美人夜不能眠,看窗外的残月和晓莺,听着更漏声,在这飘着柳絮的清明节更加思念远处的情郎。这是一首闺怨词。
《蝶恋花》
宋·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昏人忆别,
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
角声吹落梅花月。
?上阙写清明节客居在外,*昏时在小院里回忆别离时的情景,落花处有鸟儿啼叫;下阙写分离之苦,梦破五更寒,角声月光中梅花落下。
更多精彩内容:
诗词丨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正月十五,邂逅最美的元宵诗词
诗词中的除夕,带你领略千古中国年
大雪纷飞,落雪成诗
今日小寒至,何不围炉读诗?
冬至,如诗
绝美诗画,等雪来
有冬要来,有雪如诗
十首立冬诗,带你一览初冬美景
古诗词里的霜降原来这么美
大唐云文化
带你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唐文化传播交流平台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