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节
佳
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同时清明节又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01
清明节由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中,有一位叫晋文公又名重耳,在他41岁那年,因为王位之争,他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在陪同的随从中,有一位臣子叫做介子推,当他看到重耳又累又饿时,偷偷从大腿上割了一块肉做了碗肉汤给重耳喝,这让重耳十分感动。后来,重耳登上王位,为了找到介子推,他做了一件傻事——放火烧山,结果没想到却烧死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从那之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也就是现在的清明节。
02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踏青、扫墓之外,在历史发展中还吸收了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清明节扫墓祭祖的节俗传统自古持续不断,就是到了当今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墓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等,又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祖先的追念。
03
清明节气候特点
清明是指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时至清明,在*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地域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三花一开,春满枝头,春意盎然,绿意萌动。
04
清明节农事谚语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文中记述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05
清明节诗句
最有名的当属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的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晏殊的《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06
清明节食俗
清明习俗多样,随之发展起来的食俗文化也是丰富多样,各种各样的应季应景的特色清明小吃让人垂涎三尺,分别有吃青团和芥菜饭之说。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取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团子。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