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用药 http://m.39.net/pf/a_6820983.html虽说清明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
但真正过清明节的却只有25个民族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除了祭祖和扫墓
各民族的清明节也是各有特色
今天就要为大家说说各地的清明习俗
当然也少不了当地旅游特色
汉族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节令食品,除了熟知的青团,有个地方的吃食倒是别有风趣。
一般都是端午节吃粽子,但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有清明螺,赛只鹅的说法,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配图为湖州南浔风光)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满族、壮族、苗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
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放假8天的就是其中一个
▼
满族
满族清明节亦称“墓祭”,是满族传统祭祀节日。节日那天,各户人家乘坐大车到墓地,由长者在坟上插柳枝,意为禀告祖宗,本家族人丁兴旺,后继有人。然后将酒捋地,全家人在坟前叩着行拜,以示子孙不忘祖宗,祈求祖宗神灵保佑本家族平安。二要“烧包袱”,是指满族人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通常用白纸糊成,里面放满冥钱。三要写“谱书”,家族中重要事件在这一天记入家谱。
(配图为长白山全景,满族世居祖国的东北部,长白山是满族神话传说的发源地)
壮族
放假8天的就是壮族啦!清明后面就是三月初三,而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每年三月三广西全区人民享有两天假期,今年小编查了下,广西民族大学4月3日至10日放假调休,共8天,羡慕死我了!壮族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清明节把热腾腾的五色糯米饭装好,也可拿去上坟祭祖。
(配图为广西北海,广西除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还有很多美景美食)
苗族
苗族清明祭祀活动,分为五个步骤有序进行:首先,选择吉日。部分居住比较偏远的苗族村寨,为了充分体现“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扫墓目的。其次,确定祭祀等级。苗族清明祭祀活动分为三个等级,即牛祭、羊祭和猪祭。再次,邀请亲朋好友。第四,明确聚会地点。最后,落实祭祀活动的主持人。在吃食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风,清明节要上山采艾蒿,洗净切细后,与糯米、腊肉、蒜苗、五香、盐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
(配图为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羌族
多年来,清明节追思先人成为中国人传承不息的特有风俗,当然踏青郊游也是少不了的行程哦。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在这里,神秘奇特的自然风光和多元民族的古老文化在此浪漫相遇:九寨沟、花湖、桃坪羌寨…不失为踏青出游的好去处!
(配图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著名景点九寨沟)
趁着这个小长假
不妨来个短途踏青游
正所谓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节前后天气转暖
百花盛开风景迷人
欣赏春意盎然的同时
还能领略当地文化风俗
这么好的踏青时节岂能错过
文中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