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文/洪闽
春雷阵阵,细雨如丝,万物吐故纳新之时,又是一年清明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基督徒应该如何看待,又该如何面对呢?
1、清明节是“节气”
清明节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从节气的角度看,其时间一般在公历(也称阳历)4月4-6日,由于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轨道位置(角度)变化来计算的,因此其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秦汉时期已完全定型,其来源本身就是对大自然规律的长期观察和总结。
在古代节气对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时至今日节气仍然能够提醒我们季节与气温的变化。因此,节气的产生和意义,并不违背《圣经》真理,神在创造万物之时,就以光体作为人定节令、日子、年岁的参考,挪亚洪水后,神也使稼穑、寒暑、冬夏、昼夜永不停息。(创1:14、15;8:22)可见自然规律是神设立的,人类善加观察和利用也是神创造万物的初衷以及给人的权利。
2、清明节是“节日”
作为节日,清明节又被称为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这些称呼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因此清明包含文化性和宗教性的意义。
从人文的角度而言,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逐渐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习俗。据考,寒食习俗在周朝和汉朝就已开始,主要是禁火与冷食,这也是现在清明节饮食风俗的来源。到春秋时期融合了晋文公感念介子推“割股奉君”之恩情的典故。至于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主要风俗是郊外游春、春浴以及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等。从宗教性的角度而言,清明节也包含了祭祖的风俗。
可见,清明节在历史变迁与沿袭中,融合了许多人文风俗,并且不同地区的风俗还有一定的差别。时至今日,人们普遍在清明节时亲近自然、踏青游玩、放风筝、享受春天的乐趣,当然也保留了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意义。基督徒在面对这些风俗的时候,自然需要有所分辨,其中包含迷信意义的部分就不能参与,过分别为圣的生活,避免得罪神。
1、清明节的人文内涵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文化”则是人类全部活动的总结,有其精华部分亦参杂某些糟粕,因此在取舍时应该根据自身需要有所分辨。如今,国家也从造福百姓,保护自然的角度鼓励老百姓移风易俗。
清明节作为节日,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有了感恩酬谢、慎终追远乃至于祭祀缅怀的文化内涵。有这样的内在需求,就会在行动、礼节上表达出来。关于祭祀的部分,后续讨论。在此,可思考其感恩酬谢、慎终追远的意义。人们习惯在清明时节邀约好友春游、赏景,促膝长谈,就此而言,这些活动有一定的社交意义,并不违背《圣经》真理,于基督徒身份亦无碍,我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
再者,“感恩与慎终追远”仅仅从心态上而言,也符合《圣经》的教导,创世记详细记载家谱,其意义正是让人知道生命的源头,感恩神的创造并思考生命的意义,知道神是我们真正的父(路3:38)。虽然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传1:11),但如果认识神则蒙神记念(尼13:31),人生不再虚空。
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感恩和追念”所衍生出来的祭祀行为呢?
2、清明节的祭祀风俗
祭祀包括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神两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商人认为*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神。他们也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排定日程,虔诚祭祀。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并且祭祀文化也融入了许多传统节日中,不仅清明节,包括冬至、春节等节日,许多外邦人也都有祭祀的行为。
时至今日,人们在清明节的祭祖行为,主要包括焚烧纸钱、供奉祭品等。从心态上而言,老百姓对祭祖不仅存有使命感、责任感、更有强烈的恐惧感,也就是不敢不祭祖、害怕不祭拜则先人会咒诅,也害怕死后没有人祭拜他们,又害怕被人冠以不孝之名。
凭心而论,今日的祭祖行为,为自己着想的成分远超过为祖先着想的成分。许多人祭祖的真正原因是怕背上不孝的罪名,或害怕祖先“**”来搅扰,又或是有求于祖先的功利心态。试想,存着这样的心态,这怎能称得上"孝亲"呢?更何况有些子女在父母生前不见得孝顺,父母死后却抢着拜,这又是哪门子的孝道呢?有的人明知道只是做给人看的,心里不愿意,又不敢违背。
凡此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祭祖与孝亲之间反而变得疏离了。因此,祭祖并不一定真的出于“孝”,基督徒不“祭”的原因也不是因为不孝。
1、从死后的“归宿”说起
——会有**因饥饿而索要吃用吗?
吃穿用度是活人的需要,人死后灵*已经离开肉体,还会有肉体的需要吗?如果真的有肉体的需要,那么一般人祭祖,只祭祀自己认识的上一代,那么3、4代之前,甚至更早以前的祖先呢?他们就不需要了吗?又为什么没有向子孙索要呢?
再者,灵界的灵*,又怎么会需要物质的食物呢?我们又看到今日的祭祖风俗,也随着现代社会在升级,有人不仅烧纸钱、豪车、洋房,还烧最新款的手机给先人,真要闹出笑话了。祖宗的灵*,如果连自己的吃喝都解决不了,又谈何保护并赐福给后代呢?
传道者曾感叹说,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传8:8)他又说,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传12:7)可见,死亡的确是每个人都难以逃避的结局,即便我们忌讳使用这个词,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同时,我们也知道人死后的确有灵*,但灵*是从神来的,人死后的灵*并不会在地上飘荡,更不会变成“孤*野*”向后代索要食物,而是被神限定在特定的地方,等候最后的审判。因此,烧纸钱和祭拜都是不必要的。
2、再思“祭、扫”
回到清明“祭扫”的问题上来,如果我们把这个词分为“祭祖”和“扫墓”。那么,基督徒如何面对这二者呢?
基督徒应该懂得孝亲,但绝不可祭祖,为何?因为,祭祀作为一种宗教行为,有敬拜的意涵,因此违背了当拜独一真神和不可拜偶像,第一、二条诫命。(出20:3-6)再者,祖先死后灵*已经到神那里去了就不需要供奉,也无力赐人祸福,唯有真神是我们蒙福的根源,我们的好处不在神以外。(诗16:2)所以,祭祖既是不必要的更是不应当的。
那么,我们又当如何看待“扫墓”呢?如今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土葬,扫墓和祭祀是有一定区别的,扫墓侧重清理墓地,诸如:除草、疏通排水渠等。至于,城市的公墓,则是:清扫落叶,修复墓碑字迹等,这些行为是没有迷信色彩的。家庭若不是全家信主,可能会遇到不信家人祭扫,并给我们施压的情况,未免外邦人的误会和毁谤,我们可以温和处理。
首先,温和的表明自己的信仰立场,让其明白我们是因为敬畏神并希望给家人带来平安的缘故,不能参与祭扫中的迷信活动。
其次,可以在不信的家人祭扫前清理墓地,并献上一束鲜花,其意义与葬礼时的鲜花相同,都是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思念。当我们完成自己的缅怀工作,即可离开,不参与家人供奉、烧纸等迷信活动。如此既可避免外邦人的毁谤,又可避免家人难堪。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如果我们知道哪些行为确有迷信成分,就不要参与,若是还有疑问,可以咨询当地长执,以免因无知而得罪神。
若是全家信主,个人认为并不一定要去扫墓,出于信仰传承的需要,可以在家给晚辈看一些留念的照片并述说先辈蒙召的恩典以及信仰上敬神爱人的佳范,以达信仰传承的果效,这样才是真“孝顺”。如若要去扫墓,则不可参与迷信活动,内心也不可有迷信的思想。
3、基督徒如何孝亲
基督徒应重视孝道,这是出于神的吩咐和教导,神应许孝敬父母的人会享福,并且在世长寿,这是带应许的诫命。(出20:12、弗6:1-3)
那么如何孝敬父母呢?首先,应该照顾父母的身心,父母年老,要赡养父母。(箴23:22;提前5:4)不要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生遗憾。对于青年而言,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如同耶稣十二岁懂得顺从父母,也是孝顺的方式。再者,敬神爱人,建立自己的信仰,参与教会的侍奉,想必父母会不甚欣慰。
若是有父母尚未信主,则当为父母的灵*担忧,常常为他们祷告;父母未信,要担心的不是他们死后没法烧纸钱,而是要及时传福音,使他们早日归主,得享天国永福。
最后,也当明白所谓“慎终追远”的本质,是要懂得寻求神,敬拜神。(路3:38)
1、不参与迷信活动
举凡中国的传统节日,常常带有其特殊的人文内涵,又常常附着许多具有迷信色彩的内容,那么基督徒在面对这些节日的时候就要慎思明辨。如果节日中的行为,只是文化习俗,不包含迷信成分,又或者经年累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脱离了原先的迷信思想,基督徒参与不会被误解或绊倒他人,那么就可以参加这些活动。
例如:春节全家团圆以及贴春联等。反之,如果带有迷信色彩就要分别为圣,杜绝参与。因此,清明节访友、踏青都是可以的。
2、以合宜的方式缅怀故人
——不可违背真理
这个部分,上文已谈及,此处不赘述。
小问
未信的家人要我一起准备迷信用的供品等,我可以参加吗?
小答
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祭拜活动,但是间接参与了别人祭拜的过程,在罪上有份,同时于我们圣洁的身份不符,给魔*留下攻击的破口,因此不可以参与。
小问
家族修祠堂或祭祀等,我不参加,但我可以出钱吗?
小答
此问题与第一个问题类似,虽然没有直接参加,但在迷信的事上有份,故不可出资。但是立志不得罪神的同时,应该温和的向未信者解释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误解。求神赐我们智慧的言语懂得如何回答,又求神开不信者的心,能够谅解,不至于攻击我们。如同但以理在信仰上的坚持。(但1:8-16)
小问
父母还没信主,我怕信主以后无法祭拜怎么办?
小答
孝敬父母本就是《圣经》的教导,然而如何行才是真正孝敬父母,这是应该思考的。兹认为,一面应求主开路,一面要向父母传福音,积极引导他们归主。既然得知真理,应该早日归主,如此方是全家蒙福的开始。
小问
如何看待现在出现的“云祭扫”和“代祭扫”?
小答
所谓“云祭扫”是在指定网站,在网络上完成祭扫的扫墓形式,这种祭扫方式是因当前疫情形式而出现的绿色祭扫方式,避免了人员密集的风险,满足了原本有祭扫计划之百姓的需要。至于,“代祭扫”是委托他人代为完成祭扫。基督徒既然因信仰的缘故,不可以参与祭拜等迷信活动,则以上祭扫方式都不可参加。不可委托别人去祭祖,也不可受委托代替未信的家人去祭祖。
小问
基督徒可以售卖祭扫用品吗?
小答
从生意的角度,可选择空间是多样的,售卖祭扫用品,间接推动或参与了别人的祭拜行为,应该避免。
小问
可以向墓碑鞠躬吗?
小答
不可以向死者或墓碑鞠躬,可以放一束鲜花,表达缅怀与思念。
小问
基督徒可以在家门口悬挂菖蒲或艾草吗?
小答
据说家门口悬挂艾草也有典故,然而今日许多人在家门口悬挂艾草,其主要目的是驱邪、消灾、避*,因此基督徒不要在门口悬挂艾草。
小问
有人遇到先人托梦,向家人索要食物或要烧纸钱,如何处理?
小答
这并不是已故先人真的需要这些东西,而是魔*扮作故人的样子,迷惑并诱导人犯罪而已,若是遇到这样的事,更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以信心依靠真神。(雅4:7-8)
参考内容
杨恩鑫传道,《清明与祭扫》,TJC生命之光